[發明專利]一種發泡水泥保溫板無效
| 申請號: | 201310490785.0 | 申請日: | 2013-10-20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601435A | 公開(公告)日: | 2014-02-26 |
| 發明(設計)人: | 葉春會;王澤平 | 申請(專利權)人: | 安徽嘉木橡塑工業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C04B28/04 | 分類號: | C04B28/04;C04B38/02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246000 安*** | 國省代碼: | 安徽;3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發泡 水泥 保溫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建筑材料技術領域,具體是一種發泡水泥保溫板。
背景技術
發泡水泥是通過發泡機的發泡系統將發泡劑用機械方式充分發泡,并將泡沫與水泥漿均勻混合,然后經過發泡機的泵送系統進行現澆施工或模具成型,經自然養護所形成的一種含有大量封閉氣孔的新型輕質保溫材料。?它屬于氣泡狀絕熱材料,突出特點是在混凝土內部形成封閉的泡沫孔,使混凝土輕質化和保溫隔熱化。使用發泡水泥做保溫層,用于屋面保溫和墻外保溫,替代聚苯乙烯(苯板)等其他隔熱材料,具有無可比擬的保溫性能和結構層的附著性能,還有方便施工、環保、節時、增效等諸多優越性。現有技術的發泡水泥強度低、吸水率高、無法與泡沫玻璃、酚醛泡沫板、聚苯顆粒、聚苯板、擠塑板等墻體保溫材料相比。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發泡水泥保溫板。
本發明的目的可以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
一種發泡水泥保溫板,其特征在于,該發泡水泥保溫板按重量份計,包含以下組分:普通硅酸水泥150-200重量份、硅粉20-30重量份、粉煤灰40-50重量份、雙氧水15-20重量份、聚丙烯纖維1-3重量份、硬脂酸鈣8-12重量份、水120-150重量份、強化粉10-15重量份。
該發泡水泥保溫板按重量份計,包含以下組分:普通硅酸水泥175重量份、硅粉25重量份、粉煤灰45重量份、雙氧水18重量份、聚丙烯纖維2重量份、硬脂酸鈣10重量份、水135重量份、強化粉13重量份。
所述粉煤灰為Ⅰ級粉煤灰或Ⅱ級粉煤灰。
本發明采用以下方法制備:按比例分別稱取普通硅酸水泥、粉煤灰、硅粉和水混合攪拌1min,然后加入聚丙烯纖維、硬脂酸鈣攪拌1min,最后加入強化粉、雙氧水攪拌5-10s。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本發明的發泡耐壓強度和抗老化性能好,提高保溫層的穩固性和壽命,有效的保證室內的平整不開裂,壽命長;具有較好的輕量性;本發明為不燃材料,防火等級為A;對環境無污染。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具體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詳細描述。
實施例1
一種發泡水泥保溫板,該發泡水泥保溫板按重量份計,包含以下組分:普通硅酸水泥150重量份、硅粉20重量份、粉煤灰40重量份、雙氧水15重量份、聚丙烯纖維1重量份、硬脂酸鈣8重量份、水120重量份、強化粉10重量份。
制備方法為:分別稱取普通硅酸水泥150kg、粉煤灰40kg、硅粉20kg和50℃溫水120kg攪拌均勻,攪拌1min,然后加入聚丙烯纖維1kg、硬脂酸鈣8kg攪拌1min,最后加入強化粉10kg、雙氧水15kg攪拌8s。然后按照常規方法制成發泡水泥保溫板。
實施例2
一種發泡水泥保溫板,該發泡水泥保溫板按重量份計,包含以下組分:普通硅酸水泥175重量份、硅粉25重量份、粉煤灰45重量份、雙氧水18重量份、聚丙烯纖維2重量份、硬脂酸鈣10重量份、水135重量份、強化粉13重量份。
制備方法為:分別稱取普通硅酸水泥175kg、粉煤灰45kg、硅粉25kg和50℃溫水135kg攪拌均勻,攪拌1min,然后加入聚丙烯纖維2kg、硬脂酸鈣10kg攪拌1min,最后加入強化粉13kg、雙氧水18kg攪拌8s。然后按照常規方法制成發泡水泥保溫板。
實施例3
一種發泡水泥保溫板,該發泡水泥保溫板按重量份計,包含以下組分:普通硅酸水泥200重量份、硅粉30重量份、粉煤灰50重量份、雙氧水20重量份、聚丙烯纖維3重量份、硬脂酸鈣12重量份、水150重量份、強化粉15重量份。
制備方法為:分別稱取普通硅酸水泥200kg、粉煤灰50kg、硅粉30kg和50℃溫水150kg攪拌均勻,攪拌1min,然后加入聚丙烯纖維3kg、硬脂酸鈣12kg攪拌1min,最后加入強化粉15kg、雙氧水20kg攪拌8s。然后按照常規方法制成發泡水泥保溫板。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安徽嘉木橡塑工業有限公司,未經安徽嘉木橡塑工業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10490785.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