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汽車晝夜間行駛燈之反光罩配光結構無效
| 申請號: | 201310490369.0 | 申請日: | 2013-10-19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591545A | 公開(公告)日: | 2014-02-19 |
| 發明(設計)人: | 陳鏗勝 | 申請(專利權)人: | 宜蘭汽車配件制造(平湖)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F21V3/02 | 分類號: | F21V3/02;F21V7/10;F21V5/00;F21W101/10 |
| 代理公司: | 嘉興君度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特殊普通合伙) 33240 | 代理人: | 沈志良 |
| 地址: | 314200 浙江省平***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汽車 晝夜 行駛 反光 罩配光 結構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提高配光效率的汽車晝夜間行駛燈的反光罩結構。?
背景技術
汽車晝間行駛燈是一種在汽車發動時立即自動開啟的信號燈具。此燈具安裝在車身前部,使車輛在白天行駛時,很大程度的提高其他道路使用者對汽車的可見度,增加道路安全性。早期的汽車晝夜間行駛燈為滿足標準要求,大多采用鹵素燈泡,但隨著科技的進步,現在所設計的汽車晝夜間行駛燈系采用高亮度的LED光源,能大幅降低需要的電能,增加蓄電池的壽命,而且LED光源最長壽命更達10000小時,幾乎等同于車輛的使用年限;但汽車晝夜間行駛燈對于配光性能要求較高,一般要求中心發光強度不得低于400cd,且不高于800cd;低于400cd就達不到提醒功能,而高于800cd則會影響對向車道之其他駕駛員的視線,容易發生事故。?
使用高功率的LED時,通常要透過中介元件(透鏡或反光罩)來對其光能做合理分配和利用,其亦為汽車晝夜間行駛燈的配光性能能否達到國家及國際標準的不可缺少的因素,因此高效率的配光結構也是LED汽車晝夜間行駛燈亟待解決的問題。?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系提供一種有效克服習知汽車晝夜間行駛燈之配光光斑不均勻、設計周期長、光能利用率低、尺寸限制大等缺點,而提供一種具有光斑均勻、設計周期短、光能利用率高等特點的反光罩配光結構。
本發明的技術方案是:系在環狀的反光罩內徑壁面形成復數鋸齒形結構,所述鋸齒形結構的波峰與波谷系呈弧形狀且在反光罩的軸向延伸,藉此,設于反光罩底部的光源發光時,利用該些鋸齒形結構得以更高效率地反射﹑折射出光線。?
本發明的再一特征,系在反光罩內徑壁面的四個角落設置相對于其他各邊為大的鋸齒形結構,使得光線得以在該些角落區域變得良好的反射補償。?
本發明的優點是:當設于反光罩底部的光源發光時,得以利用該些鋸齒形結構更高效率地反射﹑折射出光線。?
附圖說明
圖1為顯示本發明之反光罩結構之實施例立體示意圖。?圖二2為顯示本發明之反光罩結構之實施例平面示意圖。?圖3為沿第2圖之A-A’方向的剖面圖,同時顯示本發明之反光罩反射光線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配合圖式及元件符號對本發明的實施方式做更祥細的說明,俾使熟習該項技藝者在研讀本說明書后能據以實施。?
如第1圖與第2圖所示,本發明提供的反光罩結構,該反光罩1具有延伸一深度的內空間10,該內空間10的內徑壁面為反光面101,內空間10的底部則提供設置至少一光源2(如第3圖所示);在本發明的實施例,系采用發光二極體(LED)做為光源。所述反光面101的較佳實施例,系形成為從反光罩1之前面觀看時具有復數鋸齒形結構11,且該鋸齒形結構11的尺寸在反光罩1內徑壁面的四個角落相對于其他位置較大;此外,所述鋸齒形結構11的波峰111與波谷112系呈弧形狀且在反光罩1的軸向延伸。?
如第3圖所示,藉由前述的反光罩結構,當設于反光罩1底部中央的光源2發光時,部分光線會直接投射出反光罩,而部分光線則會投射至反光面101,進而利用該些鋸齒形結構11將光線反射及折射出反光罩1;其中,光線在反光罩1之各角落區域可以藉由較粗大的鋸齒形結構反射及折射而變得良好的反射補償,進而變得更高效率的配光。?
本發明系采用以下方法制造產生具有前述優點的反光罩配光結構:?(1)LED光源選擇:從LED光源發光角度、色溫、光強分佈、正向電壓進行選擇。?(2)分析標準:根據標準反光罩的配光分佈計算出對應的照度分布圖,將產生的光斑范圍割分為n個等面積網格,再計算出單位網格面積的光通量。?(3)根據實際反光罩的尺寸,將光源的光通量分為三部分:直射利用區﹑直射不可利用區﹑反射利用區,割分反射利用區光通量與直射利用區的總合光通量,對應目標橢圓光斑單位面積光通量。?(4)根據折反射定律建立光線方程式和能量方程式,轉化為數學模型。?(5)為了得到美觀和混光效果,將反光罩所設的平滑曲面割分為多個曲面,即本發明之鋸齒形結構,再利用電腦軟體之編輯器編寫程式,求解出一系列的多個曲面坐標點。?(6)將坐標點導入繪圖軟體,將點連接成封閉形狀;由點到線,線到面,面到實體,從而導出模型。?(7)將模型導入適當的電腦光學軟體進行光學模擬驗證。?(8)在光學軟體中驗證的結果如符合設計的要求即輸出模型,如與設計要求有偏差,則重復上述(2)-(7)步驟,直至符合要求為止。?
以上所述者僅為用以解釋本發明之較佳實施例,并非企圖具以對本發明做任何形式上之限制,是以,凡有在相同之發明精神下所作有關本發明之任何修飾或變更,皆仍應包括在本發明意圖保護之范疇。?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宜蘭汽車配件制造(平湖)有限公司,未經宜蘭汽車配件制造(平湖)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10490369.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