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基于WIFI信號的定位方法無效
| 申請號: | 201310489570.7 | 申請日: | 2013-10-18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513229A | 公開(公告)日: | 2014-01-15 |
| 發明(設計)人: | 蘇兵;吳沖 | 申請(專利權)人: | 常州大學 |
| 主分類號: | G01S5/10 | 分類號: | G01S5/10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213164 ***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基于 wifi 信號 定位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定位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基于WIFI信號的定位方法,用在衛星信號遮擋嚴重的室內或者被密集建筑物遮擋的地方,。
背景技術
眾所皆知,包括谷歌和百度室內導航地圖主要是基于全球定位系統GPS和手機信號發射塔來實現導航,GPS雖然是迄今為止最為成功的定位系統,但每次GPS完成定位都需要捕獲至少4顆在軌衛星的信號,初始化時間長,而且在一些室內和高樓密布的城區等地方,信號遮擋嚴重,可用性也受到嚴重制約。
WIFI是一種可以將個人電腦、手持設備(如PDA、手機)等終端以無線方式互相連接的技術,是基于IEEE802.11標準的無線網路。無線AP(無線訪問節點),主要有路由交換接入一體設備和純接入點設備,一體設備(路由器)執行接入和路由工作,純接入設備只負責無線客戶端的接入,純接入設備通常作為無線網絡擴展使用,與其他AP或者主AP連接,以擴大無線覆蓋范圍,而一體設備一般是無線網絡的核心;WIFI在目前已經得到廣泛的應用,一般在城鎮,人口較密集的地區,趨向于在任何一處,打開手機或者PDA的無線網絡搜索功能可以搜索到多個無線AP所發出的信號;在這種條件下,
WIFI定位成為國內外熱門研究的熱點,這一課題涉及普適計算(Pervasive?Computing)、無線傳感網(Wireless?Sensor?Network)、自組織網(Ad-Hoc?Net·work)、智能機器人(Intelligent?robotics)和泛在互聯(Ubiquitous?Network)等諸多新興研究領域的交叉,與物聯網(Internet?of?Things)行業也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
WIFI定位從依據的物理量劃分,包括基于信號傳播時間的TOA(Time?of?Arrival)、TDOA(Time—Difference?Of?Arrival)和RTOA(Round-Trip?Of?Arrival),基于信號傳播方向角的AOA(Angle?of?Arrival)以及基于射頻信號強度的
RSS(Radio?Signal?Strength)方法等;從定位使用的算法劃分,主要包括接人點位置近似(Approximation)、三角定位(Triangulation)和場景分析(Scene?Analysis)等,其中場景分析的算法是目前室內無線定位研究的主流方向,因其中大多數算法是基于WIFI信號強度(RSS)與位置相關這一基本原理。
無線信號在空間的衰減與傳播距離存在一定的函數關系。在僅考慮地面反射波的情況下,無線AP信號遵循對數正態傳播衰減模型:
PL(d)=PL(dO)+10nlog(d)+Xσ
其中PL(d)表示與發射端距離為d處的AP信號強度,以dBm為單位計量,dO為一個固定基準距離,n為一個與傳輸介質有關的常數,Xσ表示一個高斯分布隨機變量。由于包含溫濕度在內的諸多因素都會改變介質參數n,此外,AP信號發射源的功率也不會維持恒定,在基準距離上的dO也會隨時間變化;因此,即使估算出的模型參數再準確,求得的距離d任然存在較大的誤差。
目前根據移動終端定位時的狀態,對于RSSI信號處理可以分為靜態動態兩種,動態RSSI信號處理方法是針對實時/移動定位時信號處理時間過長、跟不上移動的速度、造成位置偏差,導致產生較大的定位誤差,而提出的一種RSSI信號處理方法。該方法的優點是實時性好,但是準確度低,導致定位精度差。
發明內容
本發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為了解決目前利用無線AP的信號強度值來進行WIFI定位的方法具有誤差大,準確度低,延遲較高的問題,本發明提供了一種基于WIFI信號的定位方法來解決上述問題。
本發明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基于WIFI信號的定位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常州大學,未經常州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10489570.7/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發光二極管陣列模塊
- 下一篇:互補型金屬氧化物半導體管的形成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