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發送預編碼矩陣索引及進行預編碼的方法和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310483231.8 | 申請日: | 2010-05-04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546241B | 公開(公告)日: | 2017-12-29 |
| 發明(設計)人: | 吳強;馬提亞斯·文斯特隆;孫衛軍;周永行 | 申請(專利權)人: | 華為技術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4L1/00 | 分類號: | H04L1/00;H04L5/00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518129 廣東***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發送 預編 矩陣 索引 進行 方法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實施例涉及通信領域,尤其涉及一種發送預編碼矩陣索引及進行預編碼的方法和裝置。
背景技術
在第三代合作伙伴項目(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3GPP)長期演進(Long Term Evolution:LTE)版本10中,基站將會引入八根發送天線,對相關的天線配置,有兩種天線的配置方式。ULA天線配置如圖1所示,和雙極化的天線配置,如圖2所示。在目前的3GPP的關于8天線碼本的討論中,已經達成以下一致意見。目前的預編碼由兩部分組成
W=W1W2 (1)
其中W1屬于一個碼本集合C1,W2屬于另一個碼本集合C2。W1主要代表的是寬帶/長期的信道特性;W2表示的子帶/瞬時的信道特性
在3GPP LTE版本8中,PMI(預編碼矩陣索引,Precoding Matrix Index)信息可以通過物理上行控制信道(Physical Uplink Control CHannel,PUCCH)或物理上行共享信道(Physical Uplink Shared CHannel PUSCH)上報。其中PMI信息最多包括4比特。
現有技術中,無法根據傳輸信道的情況對PMI進行靈活配置和使用。
發明內容
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一種預編碼處理方法、碼本集合以及基站,以實現對PMI的靈活配置和使用。
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了一種發送PMI的方法,包括:
用戶設備獲取傳輸信道承載PMI的能力;
根據所述傳輸信道承載PMI的能力,從本地保存的第一碼本集合中選擇預編碼矩陣組成第二碼本集合;
從所述第二碼本集合中選擇第一預編碼矩陣;
通過所述傳輸信道向基站發送所述第一預編碼矩陣對應的索引,以使得所述基站根據所述索引查找所述第一預編碼矩陣并根據所述第一預編碼矩陣對數據進行預編碼。
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了一種用戶設備,包括:
獲取單元,用于獲取傳輸信道承載PMI的能力;
選擇單元,根據所述獲取單元獲取的所述傳輸信道承載PMI的能力,從本地保存的第一碼本集合中選擇預編碼矩陣組成第二碼本集合;并從所述第二碼本集合中選擇用于對數據進行預編碼的第一預編碼矩陣;
發送單元,用于將所述選擇單元選擇的所述第一預編碼矩陣對應的索引承載在所述傳輸信道上發送。
本發明還提供了一種進行預編碼的方法,包括:
接收用戶設備通過傳輸信道發送的第一預編碼矩陣對應的索引,其中,所述第一預編碼矩陣為所述用戶設備從第二碼本集合中選擇的,所述第二碼本集合為所述用戶設備從本地保存的第一碼本集合中選擇的預編碼矩陣組成的;
根據所述索引從本地保存的第三碼本集合中查找所述第一預編碼矩陣,并根據所述第一預編碼矩陣對數據進行預編碼,其中,所述第三碼本集合與所述第二碼本集合相同。
根據上一的方法,在所述接收用戶設備通過傳輸信道發送的第一預編碼矩陣對應的索引之前,還包括:
向所述用戶設備發送用于通知所述用戶設備所述傳輸信道承載PMI的能力的信令,以使得所述用戶設備根據所述傳輸信道承載PMI的能力,從所述第一碼本集合中選擇預編碼矩陣組成第二碼本集合。
本發明還提供了一種基站,包括:
接收單元,用于接收用戶設備通過傳輸信道發送的第一預編碼矩陣對應的索引,其中,所述第一預編碼矩陣為所述用戶設備從第二碼本集合中選擇的,所述第二碼本集合為所述用戶設備從本地保存的第一碼本集合中選擇的預編碼矩陣組成的;
預編碼單元,用于根據所述接收單元接收的索引從本地保存的第三碼本集合中查找所述第一預編碼矩陣,并根據所述第一預編碼矩陣對數據進行預編碼,其中,所述第三碼本集合與所述第二碼本集合相同。
根據上一基站,還包括:
通知單元,用于向所述用戶設備發送用于通知所述用戶設備所述傳輸信道承載PMI的能力的信令,以使得所述用戶設備根據所述傳輸信道承載PMI的能力,從所述第一碼本集合中選擇預編碼矩陣組成第二碼本集合。
本發明實施例中,可以根據承載PMI的傳輸信道的能力,選擇不同精度的預編碼矩陣,用于基站對傳輸給UE的數據進行預編碼,從而實現了對PMI的靈活配置和使用。
附圖說明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華為技術有限公司,未經華為技術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10483231.8/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