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明專利]輪輞盲孔倒角沖壓裝置無效
| 申請?zhí)枺?/td> | 201310480956.1 | 申請日: | 2013-10-15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801616A | 公開(公告)日: | 2014-05-21 |
| 發(fā)明(設計)人: | 謝永生 | 申請(專利權)人: | 謝永生 |
| 主分類號: | B21D28/14 | 分類號: | B21D28/14 |
| 代理公司: | 廣州粵高專利商標代理有限公司 44102 | 代理人: | 邱奕才;江裕強 |
| 地址: | 515000 廣東省汕***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輪輞盲孔 倒角 沖壓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是一種輪輞盲孔倒角沖壓裝置。
背景技術
目前標準試驗輪輞都有盲孔的設計,盲孔的作用在于為輪輞安裝在機頭上提供必要的螺絲安裝孔,供輪輞固定使用。在盲孔的鉆孔上,有一項必須的工序,即為盲孔的倒角沖壓,目前工人對盲孔倒角的沖壓依舊處于用普通沖壓棒,通過用手扶住沖壓棒然后用鐵錘敲擊沖壓棒對盲孔進行倒角沖壓,便可完成輪輞盲孔倒角的沖壓工序,但是在沖壓過程中的鐵屑飛濺和沖壓棒的斷裂這些不確定因素會讓工人的人身安全處于未知的危險當中。
發(fā)明內(nèi)容
本發(fā)明為輪輞盲孔倒角的沖壓提供了一種安全系數(shù)較高的沖壓裝置,在工人對輪輞盲孔進行倒角時,通過本沖壓裝置,工人在進行這道工序時會有更安全的人身保障。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fā)明采用下述技術方案:
一種輪輞盲孔倒角沖壓裝置,其特征是由沖頭、套筒,緩沖墊構成。
所述沖頭為圓柱形,一端帶有限位用臺階供鐵錘敲擊;一端帶有倒角,倒角部分用途為為輪輞盲孔倒角使用。
所述套筒為圓柱形,內(nèi)徑與沖頭外徑作間隙配合,沖頭插入到所述套筒中,套筒為沖頭提供必要的空間,套筒主要起導正及防止鐵屑飛濺作用。套筒的外徑可根據(jù)安裝螺母用的套筒外徑尺寸制作,這樣在沖孔之前如果輪輞內(nèi)腔焊腳妨礙到套筒,可以及時地對輪輞內(nèi)腔盲孔安裝部位進行修正。
所述緩沖墊與所述套筒粘合,主要起避免因為沖力導致套筒在輪輞幅板上產(chǎn)生印痕作用。
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是:
1.???????沖壓過程中的鐵屑會因為套筒覆蓋在其上面而不會向外飛濺;
2.???????沖頭因為套筒在外面的導正及保護作用,沖出來的倒角會更完美,沖壓過程中沖頭也不易折斷;
3.???????使用該裝置可以提高生產(chǎn)效率。
附圖說明
附圖所示為本發(fā)明輪輞盲孔倒角沖壓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與具體實施方式對本發(fā)明作進一步詳細描述:
一種輪輞盲孔倒角沖壓裝置,其特征是由沖頭1、套筒2,緩沖墊3構成。
所述沖頭1為圓柱形,一端帶有限位用臺階供鐵錘敲擊,該機構放置在輪輞待沖壓盲孔上,向外伸出的臺階與套筒2有一定的距離,該距離在鐵錘敲擊過程中起限位作用,使得所沖壓的倒角大小一致;一端帶有倒角,倒角部分用途為為輪輞盲孔倒角使用。
所述套筒2為圓柱形,內(nèi)徑與沖頭1外徑作間隙配合,沖頭1插入到所述套筒2中,套筒2為沖頭1提供必要的空間,套筒2主要起導正及防止鐵屑飛濺作用。套筒2的外徑可根據(jù)安裝螺母用的套筒外徑尺寸制作,這樣在沖孔之前如果輪輞內(nèi)腔焊腳妨礙到套筒,可以及時地對輪輞內(nèi)腔盲孔安裝部位進行修正,亦可按生產(chǎn)制作需求的不同做適當?shù)恼{(diào)整,套筒2高度的選擇,在套筒2粘上緩沖墊3后,將該裝置放置在輪輞幅板盲孔位置上,套筒2與沖頭1平臺應有一定距離。
所述緩沖墊3與所述套筒2粘合,內(nèi)外徑均與套筒2一致,主要起避免因為沖力導致套筒在輪輞幅板上產(chǎn)生印痕作用。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謝永生,未經(jīng)謝永生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yè)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lián)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10480956.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wǎ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