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水稻無土水培專用裝置無效
| 申請號: | 201310480135.8 | 申請日: | 2013-10-15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518612A | 公開(公告)日: | 2014-01-22 |
| 發明(設計)人: | 熊楨;李宏江;李家海 | 申請(專利權)人: | 廣西玉林宏江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李宏江;熊楨 |
| 主分類號: | A01G31/02 | 分類號: | A01G31/02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537000 廣西*** | 國省代碼: | 廣西;45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水稻 無土 水培 專用 裝置 | ||
1.一種水稻無土水培專用裝置,其最重要的技術和結構特征是:利用一個盛水托盤、一個放置在托盤內底部的底格和一個固定在托盤上面的面網,以及一個固定在托盤上方的噴淋器來達到便于播種、便于育苗、穩固禾株防止倒苗以及便于種植管理,實現水稻生態種植、質量綠色可控的目的。
2.根據權利要求1,一種水稻無土水培專用裝置包括盛水的托盤1、固定水稻株苗根基的底格2、面網3以及用于供水、施肥、殺蟲、防病的管道噴淋器4等四部分組成;其中盛水的托盤(1)可由塑料模制或由金屬板焊制成,也可以用一定寬度的木板做成一個方框,然后在框內再相應套入一個防水袋組成,還可以利用水泥沙漿澆注于相應的??蛑写溆不笤倜撻_模板形成,托盤(1)的規格一般要求為:長2至6米,寬1至4米,高0.15至0.3米,如在平原地區使用,其長和寬可以根據需要適當延長,特別是利用水泥漿澆筑而成的托盤(1),其長和寬可以根據需要任意延長;底格(2)由一塊或幾塊形狀為凹窩狀的格塊組成,格塊中凹窩的位置按橫距6至8厘米、縱距4至6厘米留置,窩口面積為4平方厘米左右,格塊厚度為2厘米左右,可以用塑料或金屬材料模鑄而成的,也可以采用水泥沙漿模注形成;面網(3)由一塊或幾塊硬質網框組成,可以用塑料板、金屬板打孔或用塑料細條、金屬細條、竹木細條編織形成,規格要求網厚0.5厘米左右、網孔面積4平方厘米左右;管道噴淋器4可用采用現有的固定噴淋器或旋轉噴淋器、或者各種形式的噴霧器均可。
3.根據權利要求1,一種水稻無土水培專用裝置的具體組裝為:將已組裝或預制好的盛水托盤(1)平放于平整的地面或樓面上,然后將底格(2)放置于托盤(1)的內底部固定,然后將面網(3)整齊平放在托盤(1)的盤口上固定,最后將管道噴淋器(4)固定在托盤(1)上方1.5米至2米處即可;裝置多套同樣的系統時,管道噴淋器(4)可以通過串聯或并聯方式連接在一起。
4.根據權利要求1,一種水稻無土水培專用裝置的使用方法一:整套水稻無土水培專用裝置組裝完成后,便可以采用人工或專用精準播種機穿過托盤(1)上方的面網(3)的網孔并對準放置于托盤(1)的內底部的底格(2)中的凹窩口播下預制的水稻種子丸,然后打開管道噴淋器(4)用水噴濕底格(2)中的水稻種子丸,并經常觀察并保持其濕潤狀態直至水稻種子發芽、生根、出葉后,再往托盤(1)內放入剛好浸過苗根的清水,待秧苗長出二至三葉后再加高一厘米左右水位的水,并及時施用適量的專用復合肥料,以后的盤間管理要保持適時適量加水、施肥,殺蟲防病,待禾苗長高到主桿明顯伸出面網(3)的網孔時,面網(3)的網孔即可牢牢地把穿過其網孔的禾苗固定在網孔口徑范圍內,就算有風吹雨打,也可徹底避免像田間種植水稻那樣可能出現的稻苗倒伏的現象,直到收割稻谷為止。
5.根據權利要求1,一種水稻無土水培專用裝置的使用方法二:采用人工或專用精準插秧機穿過托盤(1)上方的面網(3)的網孔并對準放置于托盤(1)的內底部的底格(2)中的凹窩口插下預育好的秧苗,然后放入專用的營養液或放入2厘米深的清水再撒入適量的專用固體復合肥料即可,以后的盤間管理及本裝置所起的專用與使用方法一基本相同。
6.根據權利要求1,一種水稻無土水培專用裝置的使用方法三:可以先把專為無土水培種植水稻而設計生產的種子網膜帶預先擺放于托盤(1)內的底格(2)的表面上,然后再蓋上面網(3)固定,然后打開管道噴淋器(4)用水噴濕底格(2)中的水稻種子丸,并經常觀察并保持其濕潤狀態直至水稻種子發芽、生根、出葉后,再往托盤(1)內放入剛好浸過苗根的清水,待秧苗長出二至三葉后再加高一厘米左右水位的水,并及時施用適量的專用復合肥料,以后的盤間管理及本裝置所起的專用與使用方法一基本相同。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廣西玉林宏江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李宏江;熊楨,未經廣西玉林宏江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李宏江;熊楨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10480135.8/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