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雙燃料發動機燃氣供應管道無效
| 申請號: | 201310478015.4 | 申請日: | 2013-10-14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557095A | 公開(公告)日: | 2014-02-05 |
| 發明(設計)人: | 安文新;沈小兵;宗衛夏;周育平;方自彪;吳顯軍;胡興平 | 申請(專利權)人: | 惠生(南通)重工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F02M21/02 | 分類號: | F02M21/02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226009 江蘇省***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燃料 發動機 燃氣 供應 管道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燃氣供應管道,尤其涉及一種發動機燃氣供應管道。
背景技術
天然氣作為一種新型清潔性能源,已在全世界廣泛應用,以天然氣為燃料的發動機也將廣泛使用,海上采油平臺一般都采用以天然氣和石油為原料的雙燃料發動機,如果對發動機不采取一定的防護措施,會造成整個機艙成為危險區域,進而機艙設備就需要有防爆要求,大大提高了裝置的成本。如何保證天然氣不泄露或泄露后可控以及泄露后如何維修都是不可避免的問題,最為妥當的方法就是將進氣管道設置為雙層冗余結構。
現有技術中涉及雙層管道的技術比較多,如專利號201120570605.6為公開了一種雙層換熱管,包括內管和陶設于內管外的外管,內外管緊密貼合形成雙層管。
專利號201220414842.8公開了另一種結構雙層管,該雙層管外面是圓筒形管,管內連接著1字型隔片,1字型隔片的另一端連接著圓筒形的管。
專利號CN200910189016.0公開了一種雙層金屬管及其制造模具和制造方法,該雙層金屬管包括緊貼配合的內層管和外層管,內層管和外層管之間包括貫穿雙層金屬管兩端的通道。
專利號為201210246597.9公開了一種雙層管壁復合型燃氣管道以及用于該管道的泄漏監測方法,主要解決高風險區域燃氣管道運行安全性不足及泄漏點難以確定的問題。其特征在于:在內管與外管之間設置間隙腔,間隙腔內進行氮氣置換,外管外壁的頂部設置若干與間隙腔連通的豎直支管,豎直支管的頂端設置混凝土板進行密封,側壁連通一個向下彎曲的支管,支管末端安裝有壓力爆破片,混凝土板底面安裝可燃氣體探頭,伸入豎直支管內部,通過模擬信號線和RS485數據總線電纜分別連接到遠方監控室中的可燃氣體報警器和工控計算機,工控計算機計算出管道發生泄漏的位置,本種方法能夠安全快捷的確定泄漏點。本方案解決的技術問題與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相近,但與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有差別,不適用于解決本發明的技術問題。
發明內容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能夠防止燃氣泄露,又便于維護的燃氣供應管道。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的雙燃料發動機燃氣供應管道,包括內管、外管,所述內管設置在所述外管內部,所述內管和外管之間設置有空隙腔,還包括活動支架,所述活動支架由支撐板和U型螺栓組成,所述支撐板連接于外管內壁,所述U型螺栓設置在支撐板上,所述內管設置于所述U型螺栓內。內管用于輸送天然氣或其他可燃氣體,外管用于防止內管中可燃氣體泄漏后直接進入工作環境中。內管和外管之間設置空隙腔,可以在氣體泄漏時有一定的空間方便存儲。內層管路的支撐可以采用焊接固定形式,但是這樣不便于管路維修,采用活動支架固定有利于管路維修,一旦內管有破損只需將該段拆卸下來換掉即可,非常方便。
作為針對上述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改進,本發明所要解決的另一個技術問題是更好的檢測和維護內層管路,外管可以像內管一樣采用無縫管道,但是一旦內管發生泄漏,那必須采用機械切割的方式對外管進行破管,非常不便,尤其是安裝在設備上以后,維修難度進一步加大。
為此,本發明的進一步改進的技術方案中,所述外管由兩個對稱的凹形槽組成,所述凹形槽的槽邊設置有固定條,兩個凹形槽的固定條通過螺栓固定。采用這一結構在內管需要檢測或維修時只要將外管拆開,即可實現檢測和維修,同時不會對外管造成破壞。
針對上述兩個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改進,在所述空隙腔內設置有抽真空裝置,抽真空裝置將空隙腔內進行抽真空,如果有可燃氣體泄漏則在空隙腔內不會形成聚集,進而造成危險。
針對上述所有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改進,在所述空隙腔內設置有氣體探測儀,一旦發生氣體泄露可以通過氣體探測儀關閉燃氣閥門,避免持續泄漏。
總的來說,本發明的管道既能夠防止燃氣泄露,又便于燃氣供應管道的檢測和維護,結構簡單,效果好。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第一種實施方式管道的剖面結構圖;
圖2為圖1沿A-A的剖視結構圖;
圖3為最佳實施方式管道的剖面結構圖;
圖4為本發明外管剖面結構圖;
圖5為外管側面結構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明的具體實施方式做進一步說明。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惠生(南通)重工有限公司,未經惠生(南通)重工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10478015.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