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鐵水氣化脫硅回收納米SiO2的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310477512.2 | 申請日: | 2013-10-14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540708A | 公開(公告)日: | 2014-01-29 |
| 發明(設計)人: | 李宏;年武;馮佳;宋文臣;李晨曉 | 申請(專利權)人: | 北京科技大學 |
| 主分類號: | C21C7/04 | 分類號: | C21C7/04;C21C1/00;B08B15/02 |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廣友專利事務所有限責任公司 11237 | 代理人: | 張仲波 |
| 地址: | 100083***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鐵水 氣化 回收 納米 sio sub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鋼鐵冶金領域,應用于煉鋼生產前的鐵水預處理。
背景技術
在煉鐵-煉鋼流程中間一般設有鐵水預處理工序,其目的是脫硅、脫磷、脫硫,俗稱“三脫”。生產企業根據冶煉鋼種、原材料條件和操作成本,有選擇地采用不同的工藝,既有實施“三脫”的,也有進行其中的一項、兩項,或者不設這一工序,而要在預處理工序脫磷,則必須要先脫硅。這是元素氧化反應熱力學規律所決定的。
現在的鐵水預脫硅方法是,往鐵水中快速強制供氧使硅生成SiO2上浮到渣中,同時加入一些堿性造渣原料石灰及助熔劑,使SiO2與石灰中的CaO反應生成硅酸鈣降低aSiO2,以加快[Si]+O2=SiO2反應,使鐵水中的硅加快向渣中轉移,然后除去含硅渣而得到低硅鐵水。因此,現在的脫硅方法要消耗造渣原料,造渣原料升溫化渣要消耗熱量,產生的脫硅渣需要處理,而渣中不可避免的會含有一部分鐵和錳會造成鐵、錳損失,這所有的消耗都隨脫硅量增加而增大。
理論研究發現,氧化鐵水中的硅,既可生成SiO2,也可生成氣態SiO,生成SiO的反應式為:[Si]+1/2O2=SiO。[Si]-O2反應生成物不同的條件是:生成SiO2的反應需要有足夠的氧氣,這種條件下生成SiO2的反應優先,不能生成氣態SiO,溫度的高低基本上沒有影響;但是當供給的氧量不充足時,則不能生成SiO2,若有較高的溫度就能生成氣態SiO。因此如能控制供氧速度,不滿足生成SiO2的需要,就能在較高的溫度區域里使鐵水中硅生成氣態SiO去除。吹氧條件下火點區溫度可達到近3000℃,對于反應生成氣態SiO已經足夠了,若調整噴嘴形式還能夠擴大高溫的Fe-O2接觸面,因此能夠滿足[Si]+1/2O2=SiO反應對于溫度的要求。如果采用這種生成氣態SiO的脫硅方法,就能夠減少上述各種消耗,達到節能減排的目的。圖1給出了典型鐵水成分[C]4.2%、[Si]0.4%條件下,鐵水中硅生成氣態SiO的理論根據:鐵-氣界面上在合適的PSiO和aSiO2夾角內,[Si]即可能氧化生成SiO而揮發去除。
如果采用上述氣化鐵水脫硅方法,SiO生成揮發離開鐵水面后,會與氣相中的氧反應生成固體SiO2,其粒度為納米級。納米SiO2是重要的高科技材料,俗稱“超微細白炭黑”,表面吸附力強,分散性能好,熱阻、電阻等方面具有特異的性能,可作為添加劑、催化劑載體、脫色劑、消光劑、橡膠補強劑、塑料充填劑、油墨增稠劑、金屬軟性磨光劑、絕緣絕熱填充劑、高級日用化妝品填料及噴涂材料,廣泛用于各行業。因此應該加以回收。
發明內容
本發明目的是解決現在的脫硅方法要消耗造渣原料,造渣原料升溫化渣要消耗熱量,產生的脫硅渣需要處理的問題。同時實現納米SiO2的回收。
根據計算可以得出,高碳鐵水面上的平衡約為103左右,適當地控制供氧流量和壓力即能夠保持在這個水平。控制渣成分可以保持aSiO2在1~0.1之間。SiO的生成壓PSiO=10-4以上就有揮發效果,提高溫度時PSiO可以更高,在氧氣與鐵水接觸的火點區里能夠得到較高的溫度,從而保證SiO生成揮發。實驗室實驗證實了這一結果。
根據上述理論和實驗研究結果,本發明提出一種向鐵水中小量噴吹O2在弱氧化氣氛中生成SiO去除,回收納米SiO2的方法,代替現行的強制供氧造堿性渣進行鐵水預脫硅的方法,并且能夠得到納米SiO2。
一種向鐵水中噴吹O2氣化脫除硅元素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向鐵水(碳含量為2.5%~5.2%,硅含量為0.2%~5%)以低供氧速率噴吹O2或O2+CO2混合氣體,脫除鐵水中的硅并從煙氣中回收納米級的SiO2顆粒。可以將鐵水容器放在帶有煙氣回收裝置的密閉的罐中進行,也可以用煙罩直接蓋在鐵水容器上進行,以回收納米級SiO2顆粒。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北京科技大學,未經北京科技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10477512.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