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野生東方栓菌馴化栽培工藝無效
| 申請號: | 201310473570.8 | 申請日: | 2013-10-12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503692A | 公開(公告)日: | 2014-01-15 |
| 發明(設計)人: | 王志軍;王森;張春紅;李洪民;王月娥 | 申請(專利權)人: | 湯陰縣食用菌研究所 |
| 主分類號: | A01G1/04 | 分類號: | A01G1/04 |
| 代理公司: | 安陽市智浩專利代理事務所 41116 | 代理人: | 楊紅軍 |
| 地址: | 456150 *** | 國省代碼: | 河南;4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野生 東方 馴化 栽培 工藝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真菌的栽培工藝,屬于微生物及微生物應用領域。
背景技術
東方栓菌〔Trametes?orientalis(Yasuda)lmaz.〕,?又名白鶴菌,灰帶栓菌;日本稱為鯨茸,紋羽茸;英文名為Orient?Trametes。隸屬擔子菌亞門〔Basidiomycotina〕,層菌綱〔Hymenomycetes〕,非褶菌目〔Aphyllophorales〕,多孔菌科〔Polyporaceae〕,栓菌屬〔Trametes〕。野生東方栓菌廣泛分布于闊葉林內,可引起枕木、樹木腐朽。該菌屬木腐菌,其子實體較大,群生,木栓質,無菌柄,側生。菌蓋直徑3~20cm,厚3~10mm,半圓形,扁平或近貝殼狀,米黃色、灰褐色至紅褐色,帶有淺灰棕色環紋和較寬的同心環棱,有微細絨毛后漸光滑,有放射狀皺紋,具褐色小疣凸,邊緣銳或鈍,全緣或波狀。菌肉白色至木材白色,堅韌,厚2~6mm。菌管與菌肉同色或稍深,管壁厚,管口圓形,白色至淺銹色,每毫米2~4個,口緣完整。孢子無色,光滑,稍彎曲,具小尖,長橢圓形,5.5~8×2.5~3um。菌絲白色,棉絮狀,分枝少,無橫隔或鎖狀聯合,粗2.5~5um。藥用可生肌、行氣血、止濕痰、除風濕、止癢、順氣、止血,并有抑制癌細胞生長和繁衍的作用,對小白鼠肉瘤180及艾氏癌的抑制率分別為80%和100%。另外子實體含有對革蘭氏陰、陽性菌有抑制作用的多孔蕈素(polyporin)。民間用于消炎,用火燒研粉敷于瘡傷處即可。隨著人們對野生藥用菌的廣泛認知,越來越多的人群加入了采集行列,致使野生資源越來越少,僅靠采集野生產品已不能滿足消費市場的需求。因此,人工馴化栽培是解決這一問題的必然途徑。
?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野生東方栓菌馴化栽培工藝。
一種野生東方栓菌馴化栽培工藝,采集野生東方栓菌,經過組織、基質分離,菌絲體純化培養,馴化,采用菩提樹木屑、麩皮、玉米粉、棉粕粉、蔗糖、Ca(OH)2?、MgSO4?、KH2PO4?按重量配比100:20~25:6~8:6~8:0.6~0.8:1~2:0.2~0.4:0.3~0.6加工混配成的培養基;在菌絲生長階段,控制培育溫度在26℃~28℃,培養基含水量在60%~62%,空間濕度為55%~65%,控制菌絲在pH值6.5~7.5范圍內生長;在子實體形成階段,控制培育溫度在20℃~26℃,培養基含水量65%~75%,空間相對濕度85%~95%,光照強度500?Lx~1000?Lx,環境中的CO2濃度控制在0.3%以下,出菇期料袋pH值范圍為6.0~7.0。
采用本發明的馴化栽培工藝,培育出的東方栓菌具備較好的藥用和保健價值,對野生資源具備較好的替代性,是一種極具開發和推廣價值的東方栓菌栽培工藝。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具體說明實現本發明的實現方式:實施例1、將從野外采集的野生東方栓菌,經過組織、基質分離,菌絲體純化培養,馴化,采用菩提樹木屑、麩皮、玉米粉、棉粕粉、蔗糖、Ca(OH)2?、MgSO4?、KH2PO4?按重量配比100:20~25:6~8:6~8:0.6~0.8:1~2:0.2~0.4:0.3~0.6加工混配成的培養基;在菌絲生長階段,控制培育溫度在26℃~28℃,培養基含水量在60%~62%,空間濕度為55%~65%,控制菌絲在pH值6.5~7.5范圍內生長;在子實體形成階段,控制培育溫度在20℃~26℃,培養基含水量65%~75%,空間相對濕度85%~95%,光照強度500?Lx~1000?Lx,環境中的CO2濃度控制在0.3%以下,出菇期料袋pH值范圍為6.0~7.0。
其主要生長條件控制參數:1、溫度:東方栓菌屬中高溫型菌類,對環境溫度的適應范圍較廣,野生子實體在5~10月份均可大量發生,當自然溫度在15~28℃時發生最多。馴化培養的菌絲在5~35℃之間均可生長,但以26~28℃生長最快,溫度低于5℃或高于35℃,均生長緩慢或停止生長;15~28℃均可形成子實體,但以20~26℃形成最快,且發育好、產量高。溫度低于15℃或高于30℃,子實體生長緩慢或出現畸形。2、濕度:東方栓菌子實體的品質決定其具有比較耐旱特性,在自然環境中,其生長發育可根據基質的含水量和環境空氣相對濕度自行調節生長,發育比較緩慢。人工馴化栽培就是根據其不同階段的生長需要,為其提供一個全面、舒適的生長環境,從而縮短其生育周期和提高子實體產量的方法。保持培養基適宜含水量和出菇期的空氣相對濕度,有利于提高菌絲體和子實體的生長速度和提高產量。因此,菌絲生長階段,要求培養基含水量在60~62%,低于58%,子實體產量明顯受到影響。高于65%,則通氣不良,會因缺氧引起菌絲呼吸作用減弱而影響菌絲生長。子實體形成階段,環境空氣相對濕度以80%~90%為宜,過高或過低均不利于子實體造成發育。3、光照:菌絲在黑暗條件下生長正常,隨著培養室內光照強度的增加,菌絲生長速度逐步減慢。在子實體原基形成階段,給予一定強度的散射光照,可刺激原基盡快形成。在子實體生長發育期間,仍需要一定的光照,否則易出現畸形子實體。因此,可根據子實體不同生長階段,將光照控制在500~1?000勒克斯之間。光照偏強或偏弱,均不利于子實體正常生長發育。4、菌絲生長階段對CO2不太敏感,低濃度的CO2對菌絲生長有促進作用,隨著菌絲的生長,菌袋內的CO2濃度會由正常空氣中含量的0.03%漸升到2%以上,菌絲仍能很好生長。在原基形成階段,則需要充足的氧氣,因此,應對栽培設施定期通風換氣,將環境中的CO2濃度控制在0.3%以下。5、pH值:培養基酸堿度的高低,直接影響其菌絲細胞的新陳代謝和栽培成功率的高低。東方栓菌菌絲在pH值3.0~9.0范圍內均可生長,但以6.5~7.5最為適宜。子實體形成階段,要求料袋內pH值為6.0~7.0,小于4或大于8均不利于菌絲和子實體的生長發育。pH對菌絲的影響機理比較復雜,其原因可能是在不同的pH環境下菌絲的酶活性不同,直接影響到菌絲生物活動的強弱,或是因pH過高或過低而影響到菌絲細胞的滲透壓,破壞了細胞正常代謝,從而影響到細胞的生活力。6、栽培季節,東方栓菌子實體生長的溫度范圍為15~28℃,在自然條件下栽培,我省可在春季2~3月份制袋,5~7月份進行子實體培育;秋季8?月上旬制袋,9~10月份開始進行子實體培育。7、裝袋滅菌:將拌好的培養料用機械或人工裝入17cm×38cm×0.04cm的聚乙烯筒袋內,每袋裝干料500g左右。裝滿袋后,?扎緊袋口,放入鐵制滅菌周轉筐內,整筐裝入高壓或常壓蒸氣滅菌鍋內,在高壓0.103MPa121℃條件下滅菌4~5h,或在0.147?MPa?128℃條件下滅菌2.5?h~3.0h;也可在常壓98℃~102℃條件下滅菌8?h~12h,再悶4?h~6h后出鍋;常壓滅菌從裝好鍋到袋溫達100℃,最好不超過4?h,否則培養料易變酸。8、接種培養:滅菌后的料袋,及時搬運到潔凈的冷卻室內,冷卻至30℃以下,在接種箱或室內,嚴格按照無菌操作技術規程兩頭接種。每袋接種量30g左右,一瓶750ml的菌種,可接料袋15個左右,菌種塊要基本覆蓋整個培養料面。接種后的菌袋可排放在多層床架或培養架上,分層擺放,視環境溫度高低,每層擺放1--2層,床架層間要適當留些空隙,有利于空氣流通。整個發菌期內要創造適宜條件,以促進菌絲健壯生長。接種后的10d內,菌絲處于萌發定植期,室溫應控制在26℃~28℃,促使菌種盡快封面定植。10d后菌絲已封嚴料面并深入料內,由于其呼吸作用產生熱量,袋內溫度往往比室溫高2℃~3℃。此時室溫以23℃~25℃較為適宜,在此期間,培養室溫度不要低于22℃或高于26℃。為使菌袋生長均勻一致,整個菌絲培養期間,要保持培養室內黑暗,并每隔10d將菌袋上下內外調換一次位置,當菌絲深入料袋5cm左右時,菌絲量增多,生長速度加快,代謝活動增強,需氧量增加,此時應加大培養室內的通風量,促進菌絲健壯生長。正常情況下培養35d左右,菌絲即可長滿料袋。9、子實體培育、東方栓菌子實體培育階段的管理是決定能否達到優質、高產、穩產的關鍵。菌絲長滿袋后,將培養室內溫度控制在24℃左右,繼續培養10~15d,使菌袋充分成熟后,轉入栽培室內,用刀片割去扎口繩及袋口多余的袋膜,使直徑1~2cm的料面裸露出來,將棚內溫度控制在15~28℃,濕度控制在85%~90%,進行催蕾和子實體的培育管理。催蕾和子實體發育階段應注意以下4點:(1)適時開袋??健壯的菌絲發滿菌袋并達到生理成熟,是子實體順利分化的物質基礎。科學合理調控好出菇環境的溫、濕、光、氣,是促使子實體原基盡快形成的必須條件。因此,東方栓菌的開袋時間應嚴防偏早或偏遲。開袋偏早,菌絲尚未達到生理成熟,易造成因袋口失水而使原基難以形成。開袋偏遲,會因袋內營養過度消耗而影響產量。(2)合理控溫??棚內溫度直接影響原基的形成和子實體發育。當棚內溫度低于10℃時,原基難以形成,即使已形成的原基也會停止生長;高于28℃時,已分化的原基生長迅速,但品質會有所下降。(3)嚴格控濕??在子實體分化、發育階段,棚內空氣相對濕度應保持在85%~90%,嚴防過高或過低。(4)加強通風??東方栓菌屬好氣性菌類,在子實體形成和發育期,如果棚內通風不良,CO2濃度過高,會使子實體正常發育受阻,出現嚴重畸形而影響外觀。10、采收、人工自然溫度栽培東方栓菌,由現蕾到成熟一般需要20天左右,當菇蓋平展、孢子開始出現時,為采收適期。第一茬子實體采收后,棚內停止噴水增濕,加強通風5~7d,待菌絲恢復后,繼續進行正常管理,20d左右,第二茬子實體原基即可形成。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湯陰縣食用菌研究所,未經湯陰縣食用菌研究所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10473570.8/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用于通便和清腸的藥物組合物
- 下一篇:用于生產支撐劑的擠出工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