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葉子板雙拉延模具無效
| 申請號: | 201310470348.2 | 申請日: | 2013-10-10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480747A | 公開(公告)日: | 2014-01-01 |
| 發明(設計)人: | 闞道峰;阮澤軍 | 申請(專利權)人: | 義烏趙龍重工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21D37/10 | 分類號: | B21D37/10 |
| 代理公司: | 浙江杭州金通專利事務所有限公司 33100 | 代理人: | 劉曉春 |
| 地址: | 322000 浙江省金***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葉子 拉延 模具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模具,特別涉及一種葉子板的模具。
背景技術
葉子板是汽車的外覆蓋件,所以葉子板對汽車的外觀相當重要的一部分。在現有的葉子板模具的設計開發中基本采用單件拉延或是左邊和右邊合模座但不合模仁,拉延用料片也是兩個單獨的。如圖1所示的是單件拉延。因葉子板大部分的形狀是相當的不對稱的類型,為了更好的拉出合格的產品,往往會在拉延前做一個預落料,如圖1-1和圖1-2的兩個角就需要先做預落料,有的簡單的則直接在拉延模具上做一個剪切刀。
現有背景技術存在的結構、功能等方面的技術缺陷或不足:
1、單個生產機臺的利用和生產的效率低。
2、單個生產機臺的成本高。
3、在拉延過程中此處模仁的位置會因為多料會開裂或隱裂現象的拉延缺陷。
發明內容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用料省、拉延過程中無開裂或隱裂現象的葉子板雙拉延模具,為此,本發明采用以下技術方案:它包括上模、下模及壓邊圈,所述上模設置壓料,所述下模上設置葉子板凸模,所述壓邊圈套設在下模上,并環繞在葉子板凸模四周,其特征在于所述葉子板凸模為兩個葉子板凸模件合在一起的,其中一個葉子板凸模件在旋轉180°后與另一葉子板凸模件呈對稱設置,兩個葉子板凸模件不接觸,并在葉子板凸模件之間設置切邊模退料板。
在采用以上技術方案的基礎上,本發明還可以采用以下進一步方案:
兩個葉子板凸模的對接處采用圓弧或者曲面過渡,兩葉子板凸模間形成的退料板的最小寬度大于或等于70mm。
所述退料板上設置有退料彈簧及安全螺栓。
所述退料板的兩端部及中部各設置一個安全螺栓,退料板的兩端各設置2-3個退料彈簧,兩端部之間均布有5-7個退料彈簧。
模具的分模線在葉子板凸模的四周和壓邊圈面相交的R角底部,形成類似于長方形形狀。
所述葉子板凸模兩側翻邊處(后續有拉料翻邊)設置有儲料包,葉子板在后續的工藝中有拉料翻邊工藝,儲料包的設置是為了防止翻邊開裂,所述儲料包間隔100mm進行設置。
所述壓邊圈在套入下模后所形成的壓邊圈與上模接觸形成的壓料面低于葉子板凸模的法蘭面最低點的高度大于等于20mm,葉子板凸模的周圍最高處高于壓料面的高度大于等于40mm。
切邊模退料板在葉子板凸模的相接處超出葉子板修邊線20-30mm,相接處其余位置做降型面15mm的避空,減少加工量和研配量。
對于葉子板后繼工藝中有翻邊的部位,葉子板工藝面要超過葉子板本身R角的寬度5mm。
由于采用了本發明的技術方案,本發明設計了雙葉子板拉延模具,可同時成型兩塊葉子板,同時提高了材料的利用率。此外,本發明出產的產品也可以后繼操作的效率,其壓料面與葉子板凸模的高度設置也保證了產品成型時不會出現裂開或隱裂的現象。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所述下模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所述壓邊圈示意圖。
圖3為本發明所述上模示意圖。
圖4為本發明所述模具裝配后的主視圖。
圖5為本發明所述模具裝配后的俯視圖。
圖6為本發明所述退料板的示意圖。
圖7為本發明所述壓料的示意圖。
圖8為本發明所述模具裝配后的葉子板凸模的俯視示意圖。
101:上模,102:壓邊圈,103:下模,301:第一耐磨板,,302:第二耐磨板,401:行程螺栓,402:平衡塊,403:調整塊,404:搬運塊,405:定位具,406起吊棒。
具體實施方式
參考說明書附圖。
參考圖1、圖2、圖3,本發明它包括上模101、下模103及壓邊圈102,所述上模設置壓料501,所述下模101上設置葉子板凸模,如圖8所示為葉子板凸模的俯視示意圖。所述壓邊圈102套設在下模上,并環繞在葉子板凸模四周,所述下模103上設有搬運塊404、行程螺栓401、平衡塊402及起吊棒406。所述上模也設有第一耐磨板301及起吊棒406。
所述環模上設有第一耐磨板301及第二耐磨板302,環模四周固定定位具405,及平衡塊406,如圖2所示,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義烏趙龍重工有限公司,未經義烏趙龍重工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10470348.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潤滑油冷卻裝置
- 下一篇:聚四氟乙烯軟管和玻璃管的連接結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