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渦旋化學反應方法及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310469450.0 | 申請日: | 2013-10-10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537250A | 公開(公告)日: | 2014-01-29 |
| 發明(設計)人: | 彭偉明 | 申請(專利權)人: | 彭偉明 |
| 主分類號: | B01J19/24 | 分類號: | B01J19/24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一格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11316 | 代理人: | 滑春生 |
| 地址: | 266061 山東省青島市嶗*** | 國省代碼: | 山東;37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渦旋 化學反應 方法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渦旋化學反應方法及裝置,用于通常不易相互發生化學反應的物質之間進行化學反應或提高原來的化學反應的速率。
背景技術
在化學反應中,分子破裂成原子,原子重新排列組合生成新物質的過程,稱為化學反應。化學反應所必須或可提高反應速率的方法有:加熱、點燃、高溫、電解、通電(電解)、紫外線或催化劑等。這些化學反應都需要一些額外的能量或者條件。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渦旋化學反應方法及裝置,以期借助真空零點能的作用,來使得一些原本不發生化學反應的物質之間發生一種新型的化學反應模式—渦旋化學反應,或者用渦旋化學反應來提高原來的化學反應模式的速率等。
本發明的技術方案是:一種渦旋化學反應方法,其特征在于,將一種流體(液體或氣體)或多
種流體(多種液體、一種或多種液體與一種或多種氣體、多種氣體),各自同時以一定的流速流過一渦旋生成裝置混合并作向心渦旋運動后排出,形成新的化合物。
一種實施所述的渦旋化學反應方法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渦旋生成裝置包括:主體容器和渦旋管,主體容器的橫截面為圓形,在其圓周設有一個以上沿同一水平高度或不同水平高度的圓周分布的相同切向的側邊進料口;該渦旋管為上大下小,橫截面為圓形,軸向剖面的內壁的形狀包括:曲線、斜線、不同斜率的斜線連接、曲線與斜線連接、以及不同曲率的曲線連接而成;渦旋管的上端口直徑與主體容器的底端直徑相同并相互連接,渦旋管的底端為小徑端作為出口,渦旋管與主體容器組成漏斗形的結構。
所述的渦旋管的小徑端內徑為0.1mm-5mm,渦旋管的長度為10mm-3000mm;主體容器的內徑為10mm-3000mm,高度在10mm-3000mm;每個主體容器側邊進料口的直徑為1mm-1500mm;每一側邊進料口中流體的流速分別為0.5L/min—300L/min;各個側邊進料口的直徑和其內部流體的流速相同或不同。
所述的渦旋生成裝置的主體容器的上端安設有蓋板。
在所述的蓋板上設有一個以上輔助進料口;每個該輔助進料口的直徑為1mm-1500mm;每個輔助進料口中流體的流速為0.5L/min—300L/min;各個輔助進料口的直徑和其內部流體的流速相同或不同。
所述的曲線包括雙曲線、拋物線、指數、對數等任意曲線;
所述的雙曲線是方程y=-a/x表示的一段雙曲線線段。?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
使得一些原本不發生化學反應的物質之間發生一種新型的化學反應模式—渦旋化學反應,或者用渦旋化學反應來提高原來的化學反應模式的速率等。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明渦旋化學反應方法的工作原理示意圖;
圖2是本發明渦旋化學反應裝置兩種一體成型的總體的立體結構透視示意圖;
圖3是本發明的兩種分段成型的渦旋化學反應裝置總體的平面結構透視示意圖;
圖4是圖3中的兩種側邊進料口方向的主體容器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5是本發明渦旋化學反應裝置中的主體容器的兩種蓋板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6是圖3中對應的兩種渦旋管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7是本發明的渦旋管的幾種形狀的實施例的示意圖;
圖8撓場滯后效應示意圖;
圖9是流體渦旋向內運動形成的渦旋內壓場的二維俯視圖;
圖10是流體渦旋向內運動形成的渦旋內壓場的三維圖;
圖11是本發明的流體經渦旋管的小徑端渦旋流入,沿著主體容器的側邊進料口流出的示意圖;
圖12是流體渦旋向外運動形成的渦旋外壓場的二維圖;
圖13是流體渦旋向外運動形成的渦旋外壓場的三維圖;
圖14是本發明左旋渦旋應用的工作原理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參見圖1,本發明一種渦旋化學反應方法,其特征在于,將一種流體(液體或氣體)或多種流體(多種液體、一種或多種液體與一種或多種氣體、多種氣體),比如各種油與水,各自同時以一定的流速流入一渦旋生成裝置后混合并作向心渦旋運動后排出,形成新的化合物。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彭偉明,未經彭偉明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10469450.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