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磨礦介質和用于生產磨礦介質的裝置和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310469030.2 | 申請日: | 2013-10-10 |
| 公開(公告)號: | CN104549663B | 公開(公告)日: | 2018-07-31 |
| 發明(設計)人: | 謝兆宗 | 申請(專利權)人: | 謝兆宗 |
| 主分類號: | B02C17/20 | 分類號: | B02C17/20;B21J13/02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067300 河北省承德*** | 國省代碼: | 河北;1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磨礦 介質 用于 生產 裝置 方法 | ||
1.一種磨礦介質,其包括下部和上部,下部包括第一棱柱體和從第一棱柱體的底面向下延伸的第一錐臺,上部包括從第一棱柱體的頂面向上延伸的第二棱柱體和從第二棱柱體的頂面向上延伸的第二錐臺,其特征在于:
第一棱柱體、第二棱柱體、第一錐臺、以及第二錐臺的中心軸線均重合,第一錐臺的橫截面面積隨著其向外延伸而逐漸變小,第二錐臺的橫截面面積隨著其向外延伸而逐漸變小,第一錐臺的頂面的形狀和面積與第一棱柱體的底面的形狀和面積分別相同,第二錐臺的底面的形狀和面積與第二棱柱體的頂面的形狀和面積分別相同;
所述第一棱柱體的長度是L1,第二棱柱體的長度是L2,第一棱柱體的底面外接圓的直徑是D1,第二棱柱體的底面外接圓的直徑是D2,直徑D1大于直徑D2。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磨礦介質,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棱柱體和第二棱柱體是正棱柱體或斜棱柱體,所述第一錐臺和第二錐臺是正錐臺或斜錐臺。
3.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磨礦介質,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棱柱體和第二棱柱體的側面的個數是3個或大于3個。
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磨礦介質,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錐臺的底面的形狀是多邊形,所述第一錐臺的側面是平面;和/或
所述第二錐臺的頂面的形狀是多邊形,所述第二錐臺的側面是平面。
5.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磨礦介質,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錐臺的底面的形狀是圓形,所述第一錐臺的側面是由靠近第一棱柱體的平面區段過渡到遠離第一棱柱體的圓弧面區段的曲面;和/或
所述第二錐臺的頂面的形狀是圓形,所述第二錐臺的側面是由靠近第二棱柱體的平面區段過渡到遠離第二棱柱體的圓弧面區段的曲面。
6.如權利要求4或5之一所述的磨礦介質,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棱柱體和第二棱柱體的各個側面之間圓滑地過渡。
7.一種用于生產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磨礦介質的裝置,其包括上模具和下模具,其特征在于,從上模具的底面向下形成凸臺部,從凸臺部的底面中心向上形成與所述磨礦介質中的上部形狀互補的第一模腔,從下模具的頂面向下形成與凸臺部形狀互補的凹部,從凹部的底面中心向下形成與所述磨礦介質中的下部形狀互補的第二模腔;所述凸臺部能夠完全插入凹部,從而使得下模具的頂面能夠與上模具的底面緊密接合。
8.一種使用如權利要求7所述的裝置用于生產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磨礦介質的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驟:
將下模具固定在模鍛機的模具底座上;
將上模具固定在模鍛機的錘頭上;
將棱柱狀的毛坯料插入下模具上的棱柱形孔中;
啟動模鍛機,以便使上模具和下模具緊密接合,并且持續一段時間;
操作模鍛機使得上模具與下模具解除接合;
將下模具中的磨礦介質半成品取出,并且隨后對其進行淬火;
對淬火完畢的磨礦介質半成品進行等溫退火;以及
對等溫退火完畢的磨礦介質半成品進行回火,以得到磨礦介質。
9.如權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毛坯料的橫截面的形狀與第一棱柱體的橫截面的形狀相同,所述毛坯料的橫截面面積小于第一棱柱體的橫截面面積,所述毛坯料的長度大于第一模腔深度與第二模腔深度的和。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謝兆宗,未經謝兆宗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10469030.2/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