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明專利]蓄電元件、覆蓋片以及容器的覆蓋方法有效
| 申請?zhí)枺?/td> | 201310464741.0 | 申請日: | 2013-10-08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730614B | 公開(公告)日: | 2018-04-17 |
| 發(fā)明(設計)人: | 殿西雅光 | 申請(專利權)人: | 株式會社杰士湯淺國際 |
| 主分類號: | H01M2/10 | 分類號: | H01M2/10;H01M2/02 |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師事務所11105 | 代理人: | 岳雪蘭 |
| 地址: | 日本*** | 國省代碼: | 暫無信息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元件 覆蓋 以及 容器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例如二次電池、其他電池等蓄電元件、其覆蓋板以及容器的覆蓋方法。
背景技術
二次電池以往就作為一次電池的替代而被使用,且作為移動電話、IT設備等電子設備的電源正被廣泛地普及。特別是,以鋰離子電池為代表的非水電解質二次電池具有高能量密度,其向電動汽車等產業(yè)用大型電氣設備的應用也在推進中。
非水電解質二次電池通常具有作為收容容器的金屬制容器。由于金屬制容器具有導電性,在電池的使用中有可能錯誤地經由金屬制容器發(fā)生短路。因此,以防止短路為目的,從以往就廣泛地采取用絕緣性薄膜覆蓋將金屬制的收容容器的措施(例如,參照專利文獻1、圖14)。
現(xiàn)有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11-175942號公報
發(fā)明內容
發(fā)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
但是,在如上所述的以往的非水電解質二次電池中,存在下述問題。即,在很多情況下,絕緣性薄膜作為像上述專利文獻所例示的筒狀的熱收縮管使用,通過覆蓋到電池的收容容器之后進行加熱而收縮,從而完成覆蓋,但是難以得到與金屬制容器的形狀正確對應的精細加工。進一步地,在這樣不正確的覆蓋中殘存著收縮不充分的部位,在電池被暴露在熱或者嚴酷的環(huán)境中,例如長時間放置在高溫的場所或者連續(xù)使用等的情況下,發(fā)生再次收縮,從覆蓋部位剝離,其結果,收容容器的表面有可能露出。
這樣,在以往的諸如非水電解質二次電池等蓄電元件中,與收容容器的形狀對應地,精度良好且適當地進行絕緣性的覆蓋是困難的。
本發(fā)明鑒于上述技術問題,旨在提供一種沿著收容容器的外形被精度良好地覆蓋的蓄電元件以及覆蓋蓄電元件的覆蓋片等。
解決技術問題的技術方案
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發(fā)明的第一技術方案是,一種蓄電元件,包括:
發(fā)電構件;
收容容器,其收容所述發(fā)電構件,具有上面、底面以及四個側面;
覆蓋體,其通過將絕緣性片卷在所述收容容器形成,
所述收容容器,
其在鄰接的所述側面之間形成有圓形部或者倒角部,
在所述底面和所述側面之間形成圓形形狀或者倒角形狀的邊界部,
所述覆蓋體覆蓋所述邊界部的一部分、所述側面以及圓形部或者倒角部。
本發(fā)明的第二技術方案是,
在本發(fā)明的第一技術方案的蓄電元件中,
所述覆蓋體的立體形狀與所述收容容器的外形對應。
本發(fā)明的第三技術方案是,
在本發(fā)明的第一或者第二技術方案的蓄電元件中,
所述覆蓋體緊貼在所述收容容器的表面。
本發(fā)明的第四技術方案是,
在本發(fā)明的第一至第三技術方案中的任一蓄電元件中,
所述收容容器的所述邊界部具有與所述底面的平面形狀對應的邊部以及角部,
所述絕緣性片的、所述收容容器的與所述角部對應的位置形成有缺口。
本發(fā)明的第五技術方案是,
在本發(fā)明的第一至第三技術方案中的任一蓄電元件中,
所述絕緣性片在與所述收容容器相對的至少一部分的面上具有粘著部。
本發(fā)明的第六技術方案是,
在本發(fā)明的第一至第五技術方案中的任一蓄電元件中,
所述絕緣性片由多片構成。
本發(fā)明的第七技術方案是,
在本發(fā)明的第一至第六技術方案中的任一蓄電元件中,
所述絕緣性片具有熱收縮性,
在所述絕緣性片至少在所述邊界部的所述一部分熱收縮的狀態(tài)下,所述覆蓋體覆蓋所述收容容器。
本發(fā)明的第八技術方案是,
一種電源模塊,其至少包括一個第一至第七技術方案中任一項所述的蓄電元件。
本發(fā)明的第九技術方案是,
一種覆蓋片,
其卷在容器,該容器具有上面、底面以及四個側面,在鄰接的所述側面之間形成圓形部或者倒角部,在所述底面和所述側面之間形成圓形形狀或者倒角形狀的邊界部,所述邊界部具有與所述底面的平面形狀對應的邊部以及角部,
在與所述收容容器的所述角部對應的位置形成有缺口。
本發(fā)明的第十技術方案是,
在本發(fā)明的第九技術方案中的覆蓋片中,
所述缺口具有梯形形狀。
本發(fā)明的第十一技術方案是,
在本發(fā)明的第八或者第九技術方案中的覆蓋片中,
在與所述容器的表面相對的一側的至少一部分,形成有粘著部。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株式會社杰士湯淺國際,未經株式會社杰士湯淺國際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yè)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lián)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10464741.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