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同步方法以及分布式協議翻譯系統有效
| 申請號: | 201310460433.0 | 申請日: | 2013-09-30 |
| 公開(公告)號: | CN104519029B | 公開(公告)日: | 2018-10-02 |
| 發明(設計)人: | 孫瓊;解沖鋒;史凡;何琪;閻璐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電信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4L29/06 | 分類號: | H04L29/06;H04L12/781;H04L29/08 |
| 代理公司: | 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專利商標事務所 11038 | 代理人: | 劉劍波 |
| 地址: | 100033 ***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分布式協議 翻譯系統 分布式網關 分布式網關設備 同步控制信號 服務器地址 翻譯設備 接收同步 控制信號 數據同步 網絡演進 實施性 通訊 分配 配合 部署 | ||
本發明提出一種同步方法以及分布式協議翻譯系統。包括:接收同步控制信號;根據所述同步控制信號的控制,分布式網關獲取其他分布式網關分配的IPv6前綴以及IPv4服務器地址,以進行分布式協議翻譯系統的數據同步。本發明面向分布式協議翻譯設備之間的通訊,可同步分布式網關設備的IPv6前綴以及服務器地址,配合IPv6的網絡演進漸進式部署,具有較好的可實施性。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電信和IT應用技術,尤其涉及一種同步方法以及分布式協議翻譯系統。
背景技術
隨著IPv4地址告罄之日日益臨近,下一代互聯網的發展面臨著嚴峻的挑戰,IPv4向IPv6過渡已成為業界的共識,IPv4向IPv6過渡已成為唯一有效的解決方案。
在IPv4向IPv6的過渡時期,協議翻譯技術是解決IPv4網絡與IPv6網絡互通的重要方式。協議翻譯技術用于實現IPv6網絡中的主機與IPv4網絡中的服務器互通,將IPv4網絡中的服務器地址與一個運營商網絡前綴合成為IPv6目的地址,合成數據包在IPv6網絡中的路由是通過該合成前綴實現的。通過將IPv6協議數據報文轉換為IPv4協議數據報文,這樣,在業務平臺不進行IPv6升級時即可實現對IPv6用戶的訪問支持。
對于業務側的互通場景需求而言,一個協議翻譯網關通常部署在業務服務側(如IDC出口)。在這種方式中,每個協議翻譯網關均有各自的合成前綴,對于指定服務器的地址采用該合成前綴來進行合成與協議轉換。該部署模式可以盡可能提升網絡中的IPv6業務流量范圍,并且能夠面向全球的IPv6用戶來提供業務互通的服務。
然而,目前的協議翻譯系統是面向單一服務器或單一IDC機房而設計的。協議翻譯系統這種實現模式可以大大提升IPv6網絡中可訪問的業務內容和IPv6網絡的流量,降低ICP向IPv6的遷移門檻,但由于這類協議翻譯系統中通常保存著IPv6和IPv4地址轉換的狀態映射關系,因此,這類單一的業務遷移系統在分布式靈活調度的應用環境中會存在如下問題:
1)單一協議翻譯系統無法實現綜合調度,無法實現多網關間的地址前綴同步。因此,在重定向類應用的ALG(Application Level Gateways,應用層網關)功能時,單一協議翻譯系統就無法得知位于其他協議翻譯系統后服務器的合成前綴,因此也就無法實現重定向等ALG功能。
2)單一協議翻譯系統無法獲知虛擬機的狀態遷移情況,針對云計算應用場景中的虛擬機遷移的場景,虛擬機在遷移后會面臨多個協議翻譯器間的切換和協議翻譯前綴及映射關系的切換,因此,單一協議翻譯系統并不能實現針對云計算虛擬機遷移場景下的實時響應。
因此,在IPv4向IPv6過渡中獨立部署的協議翻譯系統并不能保證過渡中如重定向、云計算等技術的要求。當涉及到以上技術時,這就需要分布式協議翻譯通訊系統的協助。
發明內容
鑒于以上,本發明提出一種同步方法以及分布式協議翻譯系統。以解決現有技術存在的至少一個問題。
根據本發明一方面,提出一種同步方法,包括:接收同步控制信號;根據所述同步控制信號的控制,TP64設備獲取其他分布式網關分配的IPv6前綴以及IPv4服務器地址,以進行分布式協議翻譯系統的數據同步。
優選地,在接收同步控制信號之前,還劃分區域;其中,所述分布式網關獲取同一區域內其他分布式網關分配的IPv6前綴以及IPv4服務器地址。
優選地,當分布式網關啟動后,選舉主從設備;沒有被選舉為主從設備的TP64設備,即非主從設備發送自己的IPv6前綴和IPv4服務器地址給主從設備;被選舉為主從設備的TP64設備將收集到的IPv6前綴和IPv4服務器地址下發給所有的TP64設備;其中,非主從設備之間不發送IPv6前綴和IPv4服務器地址,而通過主從設備,即,主設備和從設備下發IPv6前綴和IPv4服務器地址。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電信股份有限公司,未經中國電信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10460433.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