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主動側傾控制系統在審
| 申請號: | 201310459455.5 | 申請日: | 2013-09-25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909801A | 公開(公告)日: | 2014-07-09 |
| 發明(設計)人: | 金成俊 | 申請(專利權)人: | 現代自動車株式會社 |
| 主分類號: | B60G17/015 | 分類號: | B60G17/015;B60G17/016 |
| 代理公司: | 北京戈程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314 | 代理人: | 程偉;張小文 |
| 地址: | 韓國*** | 國省代碼: | 韓國;KR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主動 控制系統 | ||
1.一種主動側傾控制系統,其通過改變穩定連桿在懸架臂上的連接位置來改變穩定桿的側傾強度,從而對側傾進行主動控制,所述穩定連桿將位于副車架上的所述穩定桿的兩端與所述懸架臂連接,所述主動側傾控制系統包括:
所述懸架臂的軌道單元,所述軌道單元具有頂部開口以及位于所述軌道單元內沿著車輛寬度方向布置的多個滑動軌道,其中所述軌道單元構造成沿著所述滑動軌道引導與所述穩定連桿的下端部連接的連接器;以及
所述懸架臂的致動器單元,所述致動器單元具有與所述連接器連接的驅動軸,并且構造成將向前/向后的驅動力提供至所述連接器。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主動側傾控制系統,其中所述懸架臂為在所述車輛的副車架與轉向節之間連接的下橫臂。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主動側傾控制系統,其中所述下橫臂通過襯套而連接至所述轉向節和所述副車架。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主動側傾控制系統,其中所述致動器單元進一步包括:
齒輪箱,所述齒輪箱與所述懸架臂的所述軌道單元整體形成;
電動機外殼,所述電動機外殼通過電動機外罩而緊固至所述齒輪箱的后部;
動力傳動器,所述動力傳動器能夠滑動地設置在所述齒輪箱中,該動力傳動器在后部內側上具有螺紋,并具有向外突出的端部;
螺桿旋轉體,所述螺桿旋轉體具有從位于圓柱旋轉管的中心處的后部整體連接的絲杠,所述絲杠放置在所述電動機外殼的中心處,其中該絲杠螺紋緊固至所述動力傳動器的所述螺紋;以及
電動機,所述電動機設置在所述電動機外殼與所述螺桿旋轉體之間,并構造成使所述螺桿旋轉體在所述電動機外殼中旋轉。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主動側傾控制系統,其中所述齒輪箱進一步包括:
金屬襯套,所述金屬襯套設置在前部內側上,并且構造成用以減少所述齒輪箱與所述動力傳動器之間的摩擦力。
6.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主動側傾控制系統,其中所述齒輪箱進一步包括:
密封件,所述密封件設置在前部的內側上,并構造成對所述齒輪箱與所述動力傳動器之間的部分進行密封。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主動側傾控制系統,其中所述密封件通過止動環而被保持在位,所述止動環設置在所述齒輪箱的前部內側上。
8.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主動側傾控制系統,進一步包括:
傳感器單元,所述傳感器單元設置在所述齒輪箱與所述動力傳動器之間的一側處,并構造成檢測所述動力傳動器的位置并輸出相應的信號。
9.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主動側傾控制系統,其中所述傳感器單元包括:
感測磁體,所述感測磁體設置在所述動力傳動器的一側處;
孔隙傳感器,所述孔隙傳感器設置在所述齒輪箱的中心的一側處,并構造成感測所述感測磁體并輸出相應的信號;以及
傳感器外罩,所述傳感器外罩安裝在所述齒輪箱上以將所述孔隙傳感器罩住。
10.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主動側傾控制系統,其中延伸部形成在所述電動機外殼的外端部處,軸承設置在所述旋轉管的前端部與所述電動機外罩之間,并位于后部延伸部與所述電動機外殼之間。
11.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主動側傾控制系統,其中所述電動機包括:
電動機磁芯,所述電動機磁芯設置在所述電動機外殼的內側上,以及
永磁體,所述永磁體設置在所述螺桿旋轉體的所述旋轉管的外側上。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現代自動車株式會社,未經現代自動車株式會社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10459455.5/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