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防酸針織面料無效
| 申請號: | 201310456469.1 | 申請日: | 2013-09-30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526445A | 公開(公告)日: | 2014-01-22 |
| 發明(設計)人: | 宗兆躍;黃錫堅 | 申請(專利權)人: | 蘇州潮盛印花制版實業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D04B1/14 | 分類號: | D04B1/14;D04B21/00 |
| 代理公司: | 蘇州廣正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32234 | 代理人: | 劉述生 |
| 地址: | 215200 江***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針織 面料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服裝面料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防酸針織面料。
背景技術
針織即是利用織針將紗線彎曲成圈并相互串套而形成的織物。針織面料與梭織面料的不同之處在于紗線在織物中的形態不同。針織分為緯編和經編.目前,針織面料廣泛應用于服裝面料及里料,家紡等產品中,受到廣大消費者的喜愛。
發明內容
本發明主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防酸針織面料,能夠使得針織面料具有較好的防酸效果。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采用的一個技術方案是:提供一種防酸針織面料,所述的防酸針織面料是由礦物纖維,再生纖維素纖維和針織面料本體組合而成,所述的礦物纖維占所述的一種防酸針織面料的質量百分比的30%-44%,所述的再生纖維素纖維占所述的一種防酸針織面料的質量百分比的19%-21%,所述的針織面料本體占所述的一種防酸針織面料的質量百分比的37%-49%。
在本發明一個較佳實施例中,所述的礦物纖維是石棉纖維,所述的再生纖維素纖維是銅氨纖維。
在本發明一個較佳實施例中,所述的礦物纖維占所述的一種防酸針織面料的質量百分比的40%,所述的再生纖維素纖維占所述的一種防酸針織面料的質量百分比的21%,所述的針織面料本體占所述的一種防酸針織面料的質量百分比的39%。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本發明能夠使得針織面料具有較好的防酸效果。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對本發明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是本發明的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發明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它實施例,都屬于本發明保護的范圍。
一種防酸針織面料,所述的防酸針織面料是由礦物纖維,再生纖維素纖維和針織面料本體組合而成,所述的礦物纖維占所述的一種防酸針織面料的質量百分比的30%-44%,所述的再生纖維素纖維占所述的一種防酸針織面料的質量百分比的19%-21%,所述的針織面料本體占所述的一種防酸針織面料的質量百分比的37%-49%。
區別于現有技術。
在本發明一個較佳實施例中,所述的礦物纖維是石棉纖維,所述的再生纖維素纖維是銅氨纖維。
在本發明一個較佳實施例中,所述的礦物纖維占所述的一種防酸針織面料的質量百分比的40%,所述的再生纖維素纖維占所述的一種防酸針織面料的質量百分比的21%,所述的針織面料本體占所述的一種防酸針織面料的質量百分比的39%。
進一步說明,石棉是天然纖維狀的硅質礦物的泛稱。由于大多石棉纖維的長度較短,比較脆硬,容易折斷,用機械加工容易污染空氣。為了改進紡紗工藝和防止污染,采用濕法紡紗,首先制成石棉薄膜帶,經加拈制成紗線,然后再加工成為各種石棉制品。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的實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發明的專利范圍,凡是利用本發明說明書內容所作的等效結構或等效流程變換,或直接或間接運用在其它相關的技術領域,均同理包括在本發明的專利保護范圍內。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蘇州潮盛印花制版實業有限公司,未經蘇州潮盛印花制版實業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10456469.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