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熱交換器用管束的氣密試驗裝置在審
| 申請號: | 201310455768.3 | 申請日: | 2013-09-30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712752A | 公開(公告)日: | 2014-04-09 |
| 發明(設計)人: | 廣岡豐治;米山久男 | 申請(專利權)人: | 千代田化工建設株式會社 |
| 主分類號: | G01M3/04 | 分類號: | G01M3/04 |
| 代理公司: | 中國專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72001 | 代理人: | 朱美紅;譚祐祥 |
| 地址: | 日本神奈*** | 國省代碼: | 日本;JP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熱交換 器用 管束 氣密 試驗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用來檢查多根傳熱管、與將這些傳熱管的端部固定的管板之間的氣密性的熱交換器用管束的氣密試驗轉置。
背景技術
圖10是表示作為多管式熱交換器的一種的以往的浮動頭式(FLOATING?HEAD?TYPE)的熱交換器的圖,圖中附圖標記1是圓筒狀的殼體。
該殼體1在內部收存熱交換用管束(以下簡稱作管束)2,一端部被蓋體3堵塞,并且在另一端部上設有頭部(header)4。
該管束2是將多根傳熱管(在圖中僅表示其中的兩根)5隔開規定的間隔并列地配置的結構,是插通在沿軸線方向隔開間隔配置的多片擋板(省略圖示)中而被定位、并且固定在配置于兩端部上的圓板狀的管板6上而一體化的結構。這里,傳熱管5的兩端部如圖10(b)所示,通過分別插入到穿設在管板6上的孔部6a內而該部分被擴管,氣密地固定在管板6上。
并且,在位于殼體的一端部側的管束2的管板6外表面上,通過接合端板狀的小頭部7,形成與傳熱管5內連通的空間7a。另一方面,在殼體1的上述另一端部的凸緣1a上,中間夾著管板6而氣密地安裝著圓筒狀的頭部4的一個凸緣4a。該頭部4的另一個凸緣4b被堵塞板8封閉,并且在內部設有將內部在徑向上劃分為偶數份(在圖中表示劃分為兩份的情況)的分隔板9。
并且,通過在頭部4的外周部上連接連通到由分隔板9劃分的一個空間9a的被加熱(或冷卻)流體的入口管10、連接連通到另一個空間9b的被加熱(或冷卻)流體的出口管11,形成從入口管10到空間9a→分隔板9下方的傳熱管5→空間7a→分隔板9上方的傳熱管5→空間9b→出口管11的被加熱(或冷卻)流體的流路。
另一方面,在殼體1的一端部側的外周上,在該殼體內連接著加熱(或冷卻)介質的出口管12,并且在另一端部側的外周上連接著上述加熱(或冷卻)介質的出口管13。由此,通過從入口管12供給到殼體1中的加熱(或冷卻)介質,將在傳熱管5內流動的被加熱(或冷卻)流體加熱(或冷卻)。
此外,圖11是表示稱作U形管式(U-TUBE?TYPE)的以往的另一種多管式熱交換器的圖,該熱交換器與上述浮動頭式的熱交換器不同的點主要在于管束14的結構。
即,在該管束14中,作為傳熱管15,使用位于分隔板9的下側的部分和位于上側的部分分別在殼體1的上述一端部側以圓弧狀連結的U形管。由此,僅在殼體1的另一端部側設有將傳熱管15的端部氣密地固定的管板16。
一般而言,在這樣的熱交換器中,通過持續長期間的使用而在傳熱管5、15中發生腐蝕,所以在一定期間使用后,將上述管束2、14更換為新的管束。此時,在殼體1內,被管束2、14的管板6、16分隔為被加熱(或冷卻)流體的流路空間和加熱(或冷卻)介質的流路空間。因此,在JIS?B8249或下述非專利文獻1所示的熱交換器的標準規格中,要求將新的管束2、14在熱交換器的實際運轉前試驗新的管束2、14中的管板6、16的孔部6a與傳熱管5、15之間的氣密性。
圖13是表示在下述非專利文獻1中限定的以往的管束的氣密試驗裝置的圖,具備模仿殼體1的圓筒狀的主體20、和安裝在該主體20的凸緣20a上的測試圈21,在圖中左側端部,在收存于主體20內的管束2、14的管板6、16的外周面與測試圈21的內周面之間夾裝壓蓋填料22,再通過將填料壓蓋23用螺栓24向測試圈21側擰緊,將管板6、16的外周面密封,在圖中右側端部,通過使用測試圈62夾著填料(墊圈)63和管板6并擰緊到主體20的凸緣20b上,將該部分密封后,向主體20內注入水或氣體并加壓,通過目視確認從管板6、16的孔部6a與傳熱管5、15之間的泄漏的有無。
非專利文獻1:STANDARDS?OF?THE?TUBULAR?EXCHANGER?MANUFACTURES?ASSOCIATION,?EIGHTH?EDITION,?SECTION4。
可是,在不制作模仿殼體1的主體20而進行新的管束2、14的氣密試驗的情況下,需要使用已設的熱交換器的殼體1進行氣密試驗,但如果已設的熱交換器沒有進入到裝置的定期維修工程的時期,則不能使用。在這樣的情況下,到現場才對新的管束2、14作用壓力,在從管板6、16的孔部6a與傳熱管5、15之間發生了泄漏的情況下,為了維修作業而在作業人員、天數等方面在定期維修工程中發生很大的問題。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千代田化工建設株式會社,未經千代田化工建設株式會社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10455768.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新型走輪承壓減負書包
- 下一篇:桿杖手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