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新型熒光挖耳勺無效
| 申請號: | 201310454850.4 | 申請日: | 2013-09-30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598949A | 公開(公告)日: | 2014-02-26 |
| 發明(設計)人: | 常青林;侯力;孫志軍;魏永峭;牟如強 | 申請(專利權)人: | 四川大學 |
| 主分類號: | A61F11/00 | 分類號: | A61F11/00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610065 四川*** | 國省代碼: | 四川;5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新型 熒光 挖耳勺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挖耳勺,特別是具有熒光光源的新型熒光挖耳勺。?
背景技術
挖耳朵是一件生活中很常見的事情,常用于清潔耳道內污垢。在當下,人們主要通過兩種方法來挖耳朵,一種是自己挖耳朵,另一種是在他人的幫助下挖耳朵。第一種方法由個人憑手感自我調節進行,第二種方法則是由他人通過視覺和經驗判斷進行。在使用第二種方法挖耳朵時,由于耳道過于狹長且光線不足,所以嚴重影響了挖耳朵器械使用者的視線,很可能引起誤判而造成意外傷害。人的耳朵內部結構是十分脆弱的,極易造成不可逆轉的永久性傷害。使用第一種方法,即自己來挖耳朵,可以很大程度上的減少誤判和傷害;但是并不是所有人都具備自己挖耳朵的能力與經驗,如病人、小孩和殘疾人等都需要他人的幫助。因此,如何讓挖耳朵器械使用者看清耳道內部的情況成了亟待解決的問題。?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自身具有熒光光源,可以提高耳道內光線強度的一種新型熒光挖耳勺。?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發明的技術方案是:該新型熒光挖耳勺由挖耳勺耳鉤、挖耳勺本體和挖耳勺手柄三部分構成,挖耳勺耳鉤和挖耳勺手柄由挖耳勺本體連接在一起;在該新型熒光挖耳勺的表面或者內部,有可以發出熒光的熒光光源。?
所述的新型熒光挖耳勺可以由光導纖維或者透明塑料制成。?
所述的新型熒光挖耳勺的三個組成部分之間可以不存在明顯的物理、幾何界線,在實際實施中,本體和手柄可以是組合在一起的同一構件。?
所述的熒光由熒光物質發出,構成發光光源。?
所述的熒光光源可以存在于熒光挖耳勺的表面或者內部。?
?作為本發明的進一步改進,可以只在新型熒光挖耳勺的耳鉤部分使用熒光光源。?
?作為本發明的進一步改進,可以只在新型熒光挖耳勺的本體部分使用熒光光源。?
作為本發明更進一步的改進,可以在新型熒光挖耳勺的本體或手柄部分外加擋光層。?
?采用本發明所述的新型熒光挖耳勺,對于現有技術具有如下的優點和效果:?
本發明所述新型熒光挖耳勺具有熒光光源,可以發出熒光,可以讓使用者的視野更加清晰,減小錯誤判斷的可能性。?
本發明可以采用透明塑料制造,經濟實惠。?
本發明由于結構簡單,使用方便。?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明新型熒光挖耳勺的結構示意圖;?
圖1中的上圖為“新型熒光挖耳勺剖視圖”,圖1中的下圖為“新型熒光挖耳勺俯視圖”;?
圖1中:1.?熒光挖耳勺耳鉤;2.?熒光挖耳勺本體;3.?熒光挖耳勺手柄;4.新型熒光挖耳勺;5熒光光源。?
?圖2是本發明進一步改進的一種新型熒光挖耳勺的結構示意圖。?
圖2中的上圖為“新型熒光挖耳勺另一種技術方案剖視圖”,圖2中的下圖為“新型熒光挖耳勺另一種技術方案俯視圖”;?
圖2中:1.?熒光挖耳勺耳鉤;2.?熒光挖耳勺本體;3.?熒光挖耳勺手柄;4.新型熒光挖耳勺;5熒光光源;6.遮光層。?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具體實施方式和附圖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詳細說明,但本發明的實施方式不限于此。?
如圖1所示,本發明新型熒光挖耳勺(4)包括挖耳勺耳鉤(1)、挖耳勺本體(2)和挖耳勺手柄(3)組成;挖耳勺耳鉤(1)和挖耳勺手柄(3)由挖耳勺本體(2)連接在一起,在耳鉤(1)與本體(2)的外表或內部有可以發出熒光的熒光光源(5)。熒光光源(5)的熒光可以由一般的熒光物質發出,也可采用普通熒光棒的發光原理。當采用一般的熒光物質時,則熒光挖耳勺一直都處于發光狀態,等到使用時,將新型熒光挖耳勺(4)伸入耳道內,耳道內光線不好,此時可由熒光物質發出熒光提供光源,幫助看清耳道內部情況;當采用普通熒光棒的發光原理時,則剛取出的新型熒光挖耳勺(4)處于不發光狀態,需要先進行揉捏,使新型熒光挖耳勺(4)發出熒光,形成熒光光源(6),然后再伸入耳道內,達到輔助照明的作用。?
作為本發明的另一種改進的技術方案,是在挖耳勺本體(3)和挖耳勺手柄(2)的表面增加了遮光層(6),防止新型熒光挖耳勺(4)的熒光光源(5)發出的熒光對使用者的視線造成不好的影響。?
本發明的結構原理十分簡單,易于實現,易于使用。?
上述具體實施方式僅為本發明的其中一個具體實施形式,描述的較為具體和詳細,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為對本發明范圍的限制。應當指出,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發明構思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變形和改進,這些顯而易見的替換形式均屬于本發明的保護范圍。?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四川大學,未經四川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10454850.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浸沒式超濾膜組件
- 下一篇:壓載水管理系統用自動反沖洗過濾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