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非溶出型耐久抗菌性再生纖維素纖維的制備方法無效
| 申請號: | 201310447386.6 | 申請日: | 2013-09-26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526319A | 公開(公告)日: | 2014-01-22 |
| 發明(設計)人: | 胡青青;陳紅霞;陸鵬;丁可敬 | 申請(專利權)人: | 江蘇金太陽紡織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D01F2/08 | 分類號: | D01F2/08;D01D1/02 |
| 代理公司: | 南京經緯專利商標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 代理人: | 彭英 |
| 地址: | 226300 江蘇省***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非溶出型 耐久 抗菌 再生 纖維素 纖維 制備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非溶出型耐久抗菌性再生纖維素纖維的制備方法,屬于紡織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近年來,隨著工業的迅速發展和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環境衛生和自我保健的意識日益增強。?人們不可避免地會接觸到各種各樣的細菌、真菌等微生物,這些微生物在合適的外界條件(如溫度,濕度)下會迅速繁殖并通過接觸傳播疾病,影響人們的身體健康和正常工作、學習和生活。
人類的生活空間中存在著無數的微生物,僅僅人體上半身的皮膚上每平方米就有50-5000?個微生物它們從汗水和其他分泌物中獲取營養而進行生長、繁殖、死亡的新陳代謝。這些微生物中有大量的致病菌,可直接使人體發病,落在衣服、鞋帽、被褥及其他日用紡織品上,再轉移到適合繁殖的人體部位也能引起疾病。因此賦予紡織品一定的抗菌性能,無疑是消除細菌傳播的一個重要途徑。
近年來,科研人員致力于發展高效、低毒、環境友好、緩釋、長效的有機抗菌劑。有機類抗菌劑具有殺菌速度快,抗菌效能高,加工方便,顏色穩定等特點,在某些領域中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對于抗菌整理劑,可分為溶出型和非溶出型兩大類。溶出型的抗菌劑用交聯樹脂固著在纖維上,抗菌物質緩慢溶出達到抗菌作用,這種抗菌劑抗菌效果好,但往往會將織物內及皮膚上的微生物一概殺死,降低體系中微生物絕對數量,破壞皮膚表面的微生態平衡,造成菌群失調。非溶出型抗菌整理劑則與纖維上的羥基、氨基反應結合,只殺死織物內的細菌及織物纖維所能接觸到的皮膚上的細菌(從微生物尺度來說實際的接觸面很小),因而不會破壞皮膚的微生態平衡,具有安全性和耐久性,滿足生態紡織品標準的安全性要求,是今后的發展方向。
現有技術的抗菌方法是將抗菌劑通過浸泡、浸軋、涂覆等方法使得材料具有一定的抗菌性能,但通過這些方法得到的抗菌纖維或面料,抗菌劑都只存在于纖維的表層中,脫落后難補充,其抗菌效果不持久。中國專利201010285121.7公布了將纖維加入硝酸銀溶液中,進行浸泡吸附處理,然后將吸附后的纖維進行還原反應,從而得到納米銀抗菌纖維。該方法只是通過納米銀與織物的物理吸附,沒有發生化學共價結合,耐久性不強。
美國專利US5985301公布了采用載銀磁性礦粉作為抗菌劑,與纖維素纖維復合,制備出抗菌纖維素纖維,并應用于醫用抗菌布制品;與此類似的中國專利200410060290所公布的一種抗菌纖維及其生產方法,采用載銀沸石作為抗菌劑,和纖維素磺酸酯溶液共混紡絲而成為抗菌粘膠纖維。這種方法只是將含有抗菌劑的載體與紡絲液進行簡單的物理混合,并未發生化學反應,經過洗滌后,其抗菌劑也會脫落;其次,因為在紡絲液中添加了載體顆粒,也會造成纖維的強力等性能下降;再次,紡絲液中的添加物需要用顆粒非常細小的,這會使生產加工成本增高,如果采用顆粒較大的,在紡絲的時候會造成噴絲頭的堵孔,給生產帶來不必要的麻煩,同時也會縮短噴絲頭的使用壽命。
中國專利201110213768.3將含有姜黃素成份的植物抗菌漿液與粘膠紡絲溶液混合后進行濕法紡絲得到姜黃素抗菌纖維。雖然不存在固體顆粒對噴絲頭的堵孔問題,但此法只是兩種溶液間的物理混合,并未發生共價鍵的反應。植物抗菌漿液的有效成份利用率不高,在紡絲和后處理過程中容易流失。總之,不管以何種形態的添加物,如果添加物僅僅與紡絲液進行物理共混,其抗菌效果隨著時間的推移均會消退。
中國專利201210400742.4公布了一種含鹵胺的抗菌纖維素織物的制備方法,其通過先用高碘酸鹽水溶液氧化纖維素織物,在織物表面生產醛基;然后通過醛基和三聚氰胺或者其衍生物上的胺基間的席夫堿反應,將三嗪環接枝到織物表面。然后用硼氫化鈉水溶液處理織物后,再用次鹵酸鹽水溶液漂洗織物,三嗪環上的胺基生成了具有強氧化性的N-鹵代胺,從而賦予織物抗菌功能。該法采用強氧化劑對織物進行預處理,會對織物強力、外觀產生損傷,嚴重影響了織物的應用性能。同時,纖維素織物在殺菌后,仍需用次鹵酸鹽水溶液重新漂洗,織物的抗菌功能才能再生。顯然,該法較為繁瑣,且抗菌性耐久性不高。
發明內容
本發明為了克服現有的抗菌纖維采用浸泡、涂覆,抗菌劑與紡絲液物理共混,織物化學接枝等方法所帶來的缺陷,如耐洗性差,對纖維或織物強力、外觀等性能損傷大,抗菌劑有效利用率低等。
為實現本發明的技術目的,本發明提供了:
一種非溶出型耐久抗菌性再生纖維素纖維的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首先,將纖維素漿粕制成紡絲粘膠溶液,并在此過程中或者該工序結束后,加入反應性抗菌劑;接著依次進行紡絲、后處理以及烘干工藝步驟,即可制得耐久抗菌性再生纖維素纖維。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江蘇金太陽紡織科技有限公司,未經江蘇金太陽紡織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10447386.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基于膜技術提取蜜環菌絲體的方法
- 下一篇:果蔬速凍前處理生產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