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水上救援密封裝置及其水上救援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310443707.5 | 申請日: | 2013-09-25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466058A | 公開(公告)日: | 2013-12-25 |
| 發明(設計)人: | 曹鳳明 | 申請(專利權)人: | 曹鳳明 |
| 主分類號: | B63C9/06 | 分類號: | B63C9/06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世譽鑫誠專利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11368 | 代理人: | 孫國棟 |
| 地址: | 264006 山東省煙*** | 國省代碼: | 山東;37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水上 救援 密封 裝置 及其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水上救援裝置及使用方法,尤其涉及一種水上救援密封裝置及其水上救援方法。
背景技術
近幾年自然災害頻發,對人類生命造成很大的危險,尤其是洪水的災害,經常會出現河流漲水、橋梁沖垮。目前充氣救生船、救生衣等水上救生用品多為充氣式的,如果遇到意外容易破損則漏氣,造成安全性不高,并且容易在水上遇到風浪或者惡劣天氣時沉沒或者傾覆。
發明內容
本發明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既能結構簡單、安全性能高的水上救援密封裝置以及水上救援方法。
本發明解決上述技術問題的技術方案如下:一種水上救援密封裝置,包括筒狀救生艙、密封艙和鐵鏈,所述的救生艙至少設有一個門,在所述的救生艙兩端分別設有吊環,所述的鐵鏈的一端用掛環和吊環相連,鐵鏈的另一端連有滑輪,所述的密封艙設置在救生艙兩端,密封艙里面填充發泡材料。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結構簡單實用、安全性能高,成本也低廉,發泡材料的填充增加了水上救援密封裝置整體的浮力,筒狀的救生艙整體是密封的,提高了安全性。
在上述技術方案的基礎上,本發明還可以做如下改進。
進一步的,所述的救生艙上設有至少一個通氣孔,通氣孔上用快速接頭安裝膠管,通氣孔位置設有可以滑動的密封片。通氣孔的設置可以使救生艙內部和外部環境進行空氣交換,避免長時間救生艙內缺氧,安裝膠管避免水倒灌進救生艙。
進一步的,所述的救生艙和密封艙為金屬材料或塑料材料或橡膠材料制成。這些材料成本低廉、而且不容易破損。
進一步的,所述的救生艙外壁設有環形加強筋。加強筋的設計增強了救生艙整體的強度,增加了抗外力沖擊。
進一步的,所述的門用折頁安裝在救生艙上,門口和門邊分別設有密封條,門口設有鎖緊扣。此結構的門結構簡單、安全。
進一步的,所述的救生艙外壁對稱設有搬運把手,救生艙內壁對稱設有手持把手。搬運把手可以便于搬運,手持把手便于被救人員提高安全性。
進一步的,所述的通氣孔為1—8個。
進一步的,所述的金屬材料為白鋼板或白鐵皮。
本發明解決上述技術問題的另一種方案如下:一種水上救援方法,使用水上救援密封裝置,包括如下步驟:
(1)將一個搭橋繩和一個拉動繩從救援地拉到目的地或從目的地拉到救援地;
(2)在目的地將(1)中拉動繩拴在水上救援密封裝置的一個滑輪上,同時使搭橋繩位于滑輪溝槽中,在另一個滑輪上拴上一個救援繩,在救援地拽動拉動繩將水上救援密封裝置拉到救援地;
(3)需要救援的人員打開門進入救生艙,之后關緊門;
(4)在目的這邊拽動救援繩將水上救援密封裝置拉到目的地,完成一次救援工作。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操作簡單、安全性能高。
附圖說明
圖1為實施1的水上救援密封裝置結構示意圖;
圖2為實施2的水上救援密封裝置結構示意圖;
圖3為實施3的水上救援密封裝置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發明的原理和特征進行描述,所舉實例只用于解釋本發明,并非用于限定本發明的范圍。
實施例1:
如圖1所示,一種水上救援密封裝置,包括筒狀救生艙7、密封艙14和鐵鏈4,救生艙設有一個門8,門8用折頁10安裝在救生艙7上,門口和門邊分別設有密封條,門口設有鎖緊扣13。救生艙7兩端分別設有吊環6,鐵鏈4的一端用掛環5和吊環6相連,鐵鏈4的另一端連有滑輪2,所述的密封艙14設置在救生艙7兩端,密封艙14里面填充發泡材料。救生艙上設有一個通氣孔15,通氣孔上用快速接頭安裝膠管16,通氣孔位置設有可以滑動的密封片。救生艙7和密封艙14為白鋼板制成,救生艙7外壁設有環形加強筋9,救生艙7外壁稱設有搬運把手12,救生艙的內壁對稱設有手持把手11。
使用如圖1所示的水上救援密封裝置進行水上救援方法,包括如下步驟:(1)將一個搭橋繩1和一個拉動繩3從救援地拉到目的地或從目的地拉到救援地;
(2)在目的地將(1)中拉動繩3拴在水上救援密封裝置的一個滑輪上,同時使搭橋繩1位于滑輪2溝槽中,在另一個滑輪上拴上一個救援繩17,在救援地拽動拉動繩3將水上救援密封裝置拉到救援地;
(3)需要救援的人員打開門進入救生艙,之后關緊門;
(4)在目的這邊拽動救援繩17將水上救援密封裝置拉到目的地,完成一次救援工作。
實施例2: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曹鳳明,未經曹鳳明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10443707.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