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明專利]一種轉椅底盤無效
| 申請?zhí)枺?/td> | 201310438095.0 | 申請日: | 2013-09-24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479112A | 公開(公告)日: | 2014-01-01 |
| 發(fā)明(設計)人: | 何基;阮正富 | 申請(專利權)人: | 浙江永藝家具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A47C1/032 | 分類號: | A47C1/032;A47C7/00 |
| 代理公司: | 杭州豐禾專利事務所有限公司 33214 | 代理人: | 曹康華 |
| 地址: | 313300 浙江***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轉椅 底盤 | ||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轉椅、辦公椅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轉椅底盤。
背景技術
轉椅底盤,也稱轉椅托盤,是裝在轉椅座墊下方的一個重要部件,座墊的升降,靠背的傾仰角度調(diào)節(jié)都是依靠底盤來完成的。
目前的轉椅托盤普遍是由上托盤、下托梁、轉軸及彈簧裝置等零部件組成,上轉盤與轉椅座椅背面固定后,轉椅可繞轉軸作適當傾仰,并可主動回復,使使用者有舒適感。例如,中國專利公開了一種托盤(專利號為:02287885.8),主要包括底板、活動座、錐形管和調(diào)節(jié)裝置,活動座活動連接在底板,在活動座的中間連接氣壓棒的錐形管,由錐管固定板和錐形管一起焊接在活動座上;所述的調(diào)節(jié)裝置包括有調(diào)節(jié)桿、調(diào)節(jié)板、扭簧a、扭簧a固定板,調(diào)節(jié)桿穿插在活動座內(nèi),調(diào)節(jié)板固定連接在調(diào)節(jié)桿插入活動座內(nèi)的一端上,調(diào)節(jié)板的一面接觸氣壓棒,另一面與扭簧a連接;在調(diào)節(jié)板的另一面上設有調(diào)節(jié)板止旋片。
上述轉椅托盤的調(diào)節(jié)裝置完全靠扭力彈簧來調(diào)節(jié),對于體重不同的人來講,所需要的扭力彈簧的力需要有所不同,使產(chǎn)品沒有很好的通用性。針對此問題,專利號為:“201020264417.6”的中國專利公開了一種滾動軸調(diào)節(jié)轉椅托盤,其利用加載在座面的重力傳導為靠背的回復力,能基本實現(xiàn)滿足不同體重的人使用而不需調(diào)節(jié)。但坐在安裝上述托盤的座椅上向后傾仰時,由于人體部分重力由靠背支撐且比重逐步增大,使加載在座面的重力逐步變小,則重力傳導到靠背的回復力隨之變小,導致在最大傾仰角時靠背回復力不足,回復力過于依賴彈性復位裝置的彈性回復,因此適用人群范圍有限,體重較輕的人難以傾仰,體重較重的人傾仰后難以回復起身,無法達到最合理匹配回復力。
發(fā)明內(nèi)容
本發(fā)明克服了上述現(xiàn)有技術中所存在的不足,提供了一種可滿足不同體重的人使用的轉椅底盤,不僅解決了以往座椅的靠背傾仰時,腰部支撐位置偏移帶來的不舒適感,從而提高了舒適度;而且在椅背傾仰過程中,加載于椅座的重力傳導到椅背回復力的比率逐步增大,在整個過程中始終提供合理的靠背回復力,使得體重較輕或較重的人都能輕松地傾仰和回復起身。
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是這樣實現(xiàn)的:
一種轉椅底盤,包括用以連接氣桿的底座、用以固定椅座的托架及用以連接椅背的翹板,托架設置在底座內(nèi),翹板設置在托架內(nèi),翹板中部穿有第一銷軸且翹板以第一銷軸為轉動支點,第一銷軸穿過托架并與底座相連,翹板前部的兩側對稱設有第一連桿、第二連桿,第一連桿的一端與翹板前端通過第四銷軸鉸接,第一連桿的另一端與第二連桿的一端通過第三銷軸鉸接且第三銷軸與托架相連,第二連桿的另一端穿有第二銷軸且第二銷軸穿過或避開托架后與底座相連,在托架的兩側對稱開設有與第一銷軸配合的用以導引托架運動軌跡的軌道槽,第一銷軸穿設在軌道槽內(nèi),該底盤還包括當翹板撬動托架運動后使托架能夠恢復原位的彈性復位裝置。
作為優(yōu)選,在托架的兩側對稱開設有與第二銷軸配合的用以在托架運動時避讓第二銷軸的鏤空槽,第二銷軸穿設在鏤空槽內(nèi)。在托架兩側開設了鏤空槽,使得托架在運動時,不受第二銷軸的阻礙。
作為優(yōu)選,托架兩側的干涉到第二銷軸的部分被切除從而使得托架避開第二銷軸。
作為優(yōu)選,所述的第一銷軸為一整根長軸,第一銷軸的兩端各自依次穿過翹板、軌道槽后與底座相連。這樣可以保證其能夠提供足夠的強度,使翹板能夠轉動自如。
作為優(yōu)選,所述的第一銷軸為兩根獨立的短軸,在底座上對應固定設有兩個支架,每個短軸的一端依次穿過翹板、軌道槽后與底座相連,每個短軸的另一端插在相應的支架內(nèi)。采用這樣的結構使底座內(nèi)部更加簡潔,并且第一銷軸通過支架支撐,滿足了強度的要求。
作為優(yōu)選,所述的第二銷軸為一整根長軸,第二銷軸的兩端各自依次穿過第二連桿、鏤空槽后與底座相連。同樣這樣可以保證其能夠提供足夠的強度,使第二連桿能夠轉動自如。
托架兩側的干涉到第二銷軸的部分被切除從而使得托架避開第二銷軸及第二銷軸與底座的連接處,在這樣的條件下,作為優(yōu)選,所述的第二銷軸為一整根長軸,第二銷軸的兩端各自穿過第二連桿后與底座相連。
作為優(yōu)選,所述的第二銷軸為兩根獨立的小軸,在底座上對應固定設有兩個支座,每個小軸的一端依次穿過第二連桿、鏤空槽后與底座相連,每個小軸的另一端插在相應的支座內(nèi)。采用這樣的結構使底座內(nèi)部更加簡潔,并且可以避開彈性復位裝置,使其不受阻礙,而且第二銷軸通過支座支撐,滿足了強度的要求。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浙江永藝家具股份有限公司,未經(jīng)浙江永藝家具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yè)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lián)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10438095.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wǎ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