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高效脫氮除磷污水處理系統及其工藝無效
| 申請號: | 201310436593.1 | 申請日: | 2013-09-24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508635A | 公開(公告)日: | 2014-01-15 |
| 發明(設計)人: | 鄒偉國;沈昌明;賀曉紅;丁玉平 | 申請(專利權)人: | 上海市政工程設計研究總院(集團)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C02F9/14 | 分類號: | C02F9/14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200092 上***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高效 污水處理 系統 及其 工藝 | ||
1.一種高效脫氮除磷污水處理系統,包括相連通的脫氮除磷反應單元和固液分離單元,所述脫氮除磷反應單元包括依次連通的厭氧區、缺氧區和好氧區,所述好氧區與所述缺氧區的輸入端通過管路連通,所述固液分離單元包括二沉池,所述好氧區的輸出端與所述二沉池的輸入端連通,其特征在于:所述固液分離單元還包括依次連通的溶氣深池和氣浮池,所述二沉池的輸出端與所述溶氣深池的輸入端連通。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脫氮除磷污水處理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溶氣深池的深度為30m~100m。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高效脫氮除磷污水處理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溶氣深池深度為40m~50m。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脫氮除磷污水處理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氣浮池通過管路與所述厭氧區的輸入端連通。
5.一種采用權利要求1至4任一項權利要求所述的污水處理系統的高效脫氮除磷污水處理工藝,步驟如下:
一、厭氧釋磷反應:在所述厭氧區,待處理污水與所述氣浮池回流到所述厭氧區的濃縮的活性污泥混合發生厭氧釋磷反應;
二、反硝化反應:在所述缺氧區,經所述步驟一后的所述厭氧區的出水,與所述好氧區回流到所述缺氧區的硝化液進行反硝化反應;
三、碳氧化、好氧吸磷和硝化反應:在所述好氧區,經所述步驟二后的所述缺氧區的出水,進入所述好氧區進行碳氧化、好氧吸磷和硝化過程,所述好氧區的出水一部分回流至所述缺氧區,另一部分進入所述二沉池;
四、泥水分離:經所述步驟三的好氧區出水在所述二沉池中進行泥水分離;
五、深池溶氣:經所述步驟四泥水分離后的泥水混合物回流進入所述溶氣深池中完成溶氣過程;
六、固液分離:經所述步驟五的泥水混合物進入所述氣浮池進行濃縮,所述氣浮池表面形成的濃縮的活性污泥回流至所述厭氧區,其余則作為剩余污泥排出系統。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高效脫氮除磷污水處理工藝,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五中,所述二沉池回流的泥水混合物是進入深度為30m~100m的所述溶氣深池進行加壓溶氣的。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高效脫氮除磷污水處理工藝,其特征在于:所述溶氣深池的深度為40m~50m。
8.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高效脫氮除磷污水處理工藝,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六中,所述氣浮池回流至所述厭氧區的所述濃縮的活性污泥量占所述二沉池回流污泥總量的30%~60%。
9.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高效脫氮除磷污水處理工藝,其特征在于:所述氣浮池回流至所述厭氧區的所述濃縮的活性污泥占所述二沉池回流污泥總量的45%。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上海市政工程設計研究總院(集團)有限公司,未經上海市政工程設計研究總院(集團)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10436593.1/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