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側入式LED背光源液晶顯示器動態調光方法及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310435518.3 | 申請日: | 2013-09-23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514839A | 公開(公告)日: | 2014-01-15 |
| 發明(設計)人: | 張小寧;楊雷;屠震濤;梁志虎;李純懷;李浩;何振偉;朱立偉 | 申請(專利權)人: | 西安交通大學;深圳市華星光電技術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9G3/34 | 分類號: | G09G3/34;G09G3/36;G09G5/10 |
| 代理公司: | 西安通大專利代理有限責任公司 61200 | 代理人: | 蔡和平 |
| 地址: | 710049 *** | 國省代碼: | 陜西;6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側入式 led 背光源 液晶顯示器 動態 調光 方法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LED背光源動態調光技術領域,涉及一種側入式LED背光源液晶顯示器動態調光方法及裝置。
背景技術
液晶顯示器包括背光模組和液晶面板兩部分,對于常規方法,液晶顯示器的背光是常亮的,通過改變液晶透過率來實現灰度級,缺點是背光功耗大,即使輸入圖像很暗,功耗也不會降低,而且畫面的對比度也會因為液晶天生的漏光而降低;動態調光則是根據所顯示的畫面動態地調整背光亮度,降低暗區域的背光,從而實現背光功耗的降低,同時減少漏光,提高畫面對比度,達到增強畫質的作用。
LED背光源的結構可以分為多種,主要包括直下式和側入式。相對于直下式,側入式結構更薄,成本更低。同時,在側入式背光源結構中,導光板和反光板將LED背光燈組發出的光導向屏幕各個區域的過程中,光學衰減較為嚴重,不同LED背光燈組之間發出的光相互疊加,從而導致背光不均勻擴散,背光亮度難以精確控制,這些問題會增加側入式結構的調光難度。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側入式LED背光源液晶顯示器動態調光方法及裝置,該方法和裝置能夠充分考慮到LED背光的不均勻擴散和相互疊加,最大化地利用背光,達到降低背光功耗、增強畫質的效果。
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發明的側入式LED背光源液晶顯示器動態調光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將面板劃分成m×n個矩形邏輯分區;然后將每個矩形邏輯分區歸屬至對其擴散比率最大的LED背光燈組;其中,擴散比率是指LED背光燈組發出的光擴散至矩形邏輯分區時的光亮度與該LED背光燈組的初始光亮度之比;
2)將輸入的圖像數據存至存儲器中,同時利用輸入的圖像計算出各個矩形邏輯分區的目標背光;
3)根據各矩形邏輯分區的目標背光,通過以下四步調光確定每個LED背光燈組的最終亮度;
3.1)根據矩形邏輯分區的目標背光,獲取各LED背光燈組的初始亮度lum_first;
3.2)按照所有LED背光燈組的初始亮度lum_first進行疊加運算,得到全屏各矩形邏輯分區的背光亮度,然后降低每個LED背光燈組溢出的亮度,得到各LED背光燈組的第二步亮度lum_second;
3.3)通過迭代法增加LED背光燈組不足的亮度,得到LED背光燈組的第三步亮度lum_third;對于每一次迭代,先疊加計算出各矩形邏輯分區的背光亮度,然后計算每個矩形邏輯分區與目標背光相比不足的亮度,再增加LED背光燈組不足的亮度,最后得到各LED背光燈組的第三步亮度lum_third;
3.4)按照所有LED背光燈組的第三步亮度lum_third進行疊加運算,得到各矩形邏輯分區的背光亮度;然后將各矩形邏輯分區的背光亮度與目標背光經過減計算,計算出各矩形邏輯分區不足的背光,若矩形邏輯分區對應的LED背光燈組已經達到最大亮度,且該矩形邏輯分區的背光亮度仍然不滿足目標背光,增加與該矩形邏輯分區非對應的LED背光燈組的亮度,補償該矩形邏輯分區不足的背光亮度,得到各LED背光燈組的最終亮度lum_forth;
4)通過四步調光確定的各LED背光燈組的最終亮度lum_forth控制LED背光燈組的顯示亮度,同時利用各LED背光燈組的最終亮度lum_forth對存儲器中的圖像數據進行液晶補償,并利用補償后的圖像數據控制液晶模組完成動態調光。
步驟1)中將面板劃分成若干個矩形邏輯分區是按照如下方法進行的:
側入式LED背光燈組結構包括單邊側入式結構、雙邊側入式結構和四邊側入式結構;
1.1)對于單邊側入式LED背光源:
若在上側邊或下側邊安置了n組LED,則將面板劃分成m×n個矩形邏輯分區,其中,m值滿足矩形邏輯分區背光亮度變化不超過L,且0≤L≤100cd/m2;若在左側邊或右側邊安置了m組LED背光燈組,則將面板劃分成m×n個矩形邏輯分區,其中,n值滿足矩形邏輯分區背光亮度變化不超過L,且0≤L≤100cd/m2;
1.2)對于雙邊側入式LED背光源:
若在上下雙側邊安置了n組LED背光燈組,則將面板劃分成m×n個矩形分區,其中,m值滿足矩形邏輯分區的背光亮度變化不超過L,且0≤L≤100cd/m2;若在左右雙側邊安置了m組LED背光燈組,則將面板劃分成m×n個矩形分區,其中,n值滿足矩形邏輯分區亮度變化不超過L,且0≤L≤100cd/m2;
1.3)對于四邊側入式LED背光源: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西安交通大學;深圳市華星光電技術有限公司,未經西安交通大學;深圳市華星光電技術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10435518.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