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在GPU中進行大整數計算時的存儲資源分配方法及裝置在審
| 申請號: | 201310435220.2 | 申請日: | 2013-09-23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631660A | 公開(公告)日: | 2014-03-12 |
| 發明(設計)人: | 荊繼武;潘無窮;顧青;向繼;趙原;李淼;謝超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科學院數據與通信保護研究教育中心 |
| 主分類號: | G06F9/50 | 分類號: | G06F9/5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德琦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018 | 代理人: | 牛崢;王麗琴 |
| 地址: | 100093 ***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gpu 進行 整數 計算 存儲 資源 分配 方法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大整數計算技術,特別涉及一種在圖形處理器(GPU,Graphics?Processing?Unit)中進行大整數計算時的存儲資源分配方法及裝置。?
背景技術
采用多核并行計算是提升處理器性能的重要方式,因此出現了包括海量并行結構運算單元的GPU,GPU已經發展成為了并行度高、多線程、計算快捷及內存帶寬大的高性能通用處理器。GPU體系結構在組成上分為三層:第一層由若干個線程處理器簇(TPC,Thread?Processing?Cluster)組成,第二層由多個流多處理器(SM,Streaming?Multiprocessor)組成,第三層為構成SM的流處理器(SP,Stream?Processor),也可以稱為線程處理器。SM作為GPU的一個任務執行和調度單元,主要負責執行GPU分發的線程指令,而SP是GPU中最基本的指令執行單元,其執行的操作由所屬的SM控制。?
2006年NVIDIA公司推出了統一計算設備架構(CUDA,Compute?Unified?Device?Architecture)可編程平臺,通過對標準C語言的一定拓展與改造,使得用戶可以通過類C語言代碼來實現GPU線程的調度,為GPU在通用計算領域的應用提供了友好的開發環境。在CUDA可編程平臺架構下,GPU執行的最小單位是線程(thread),數個線程(thread)可以組成一個線程塊(block)。一個block中的thread可以存取同一共享內存且同步。執行相同程序的block,組成柵格(grid),不同的grid可以執行不同的程序。在CUDA可編程平臺架構中,每個thread都有私有的存儲器(register)和本地內存(Local?Memory)。同一個block中的所有thread共享一共享內存(Shared?Memory),所有的thread共享一全局內存(Global?Memory)、常?數內存(Constant?Memory)及紋理內存(Texture?Memory)。不同的grid有各自的全局內存、常數內存和紋理內存。GPU中不同層次存儲結構具有不同的資源容量和訪問延遲等特性,例如,寄存器資源容量和訪問延遲都最小,而全局內存的資源容量和訪問延遲都最大。?
一個SM上可以駐留多個block,block數量根據GPU架構不同而不同,駐留在同一SM上的block共享該SM上的寄存器和共享內存等資源。而SM從當前駐留的block中以由32個thread組成的線程束(warp)為單位抓取thread計算。同樣,一個SP上也可以駐留多個thread。?
一個SM能夠支持的并發thread個數同時受兩個條件制約:第一,SM中所有thread占用的寄存器資源之和不能超過該SM包含的寄存器資源總容量;第二,目前CUDA規定每個block中最多包含512個thread,SM所能包含的thread數目還要受該SM駐留的block數目限制。?
設一個SM中駐留的block數量為nb,包含的寄存器總容量為Mbit,該SM最多能夠支持的并發thread個數為nt,且每個thread占用的寄存器資源分別為。則nt必須滿足:且。?
例如,假設一個SM包含65Kbit的寄存器資源,每個thread平均占用128bit的寄存器。?
若nb=2,,則nt=65×1024/128=520;?
若nb=1,,則nt=512×1=512。?
可見,thread占用的寄存器資源對GPU的并行度具有很大的影響,thread占用的寄存器資源越少,SM中包含的并發thread才能越多,才能更好的提高thread的并行執行效率和GPU的運算性能。?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科學院數據與通信保護研究教育中心,未經中國科學院數據與通信保護研究教育中心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10435220.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