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治療腳氣的中藥藥膏及制備方法無效
| 申請號: | 201310432553.X | 申請日: | 2013-09-21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463516A | 公開(公告)日: | 2013-12-25 |
| 發明(設計)人: | 侯愛蓮;潘永剛 | 申請(專利權)人: | 侯愛蓮 |
| 主分類號: | A61K36/8994 | 分類號: | A61K36/8994;A61K9/06;A61P17/00;A61P31/10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262500 山東省濰坊市青*** | 國省代碼: | 山東;37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治療 腳氣 中藥 藥膏 制備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中藥領域,特別涉及一種治療腳氣的中藥藥膏及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腳氣是一種極常見的真菌感染性皮膚病。成人中70-80%的人有腳氣,只是輕重不同而已。腳氣常在夏季加重,冬季減輕,也有人終年不愈。
腳氣為足跖部、趾間的皮膚癬菌感染,可延及到足跟及足背,但發生于足背者屬體癬南方氣候濕熱本多瘴癘,腳氣亦高發,北方腳氣不如南方,卻也有一半民眾罹患該病。曾有調查令人咋舌:四成皮膚科大夫患有腳氣。腳氣致病菌多系毛癬菌屬與表皮癬菌種,主要菌種有紅色毛癬菌、石膏樣毛癬菌、絮狀表皮癬菌、玫瑰色毛癬菌。紅色毛癬菌因其抵抗力強,不易控制,已成為我國當前足癬的主要致病菌。
由于穿著鞋襪,局部環境悶熱,腳汗難于透發而潮濕,從而更有利于霉菌的生長繁殖,患有腳氣的絕大部分患者是先患腳氣再感染到手部和其它部位。如若不注意衛生,腳氣很容易在群眾中傳播并相互感染。
腳氣反反復復,時好時壞,因此被很多人誤以為不能根治。還有一些患者認為腳氣是個小病而不加以重視,才導致腳氣終年不愈,反復發作。專家指出,腳氣絕不是人們所想的那樣,隨便應付一下就行了,一旦惡化,也會帶來巨大的痛苦。腳氣的危害不僅是瘙癢、脫皮、起皰、真菌傳播,還會引起手癬和灰指甲。更嚴重的是,搔抓會導致局部細菌感染,可發展成淋巴管炎、蜂窩組織炎及丹毒,可謂后患無窮。
對于腳氣的治療,西醫一般使用咪唑類溶液或霜劑,亦可用水楊酸制劑等進行殺菌消炎,但由于西藥本身存在治標不治本等弊端,對于腳氣起不到根治效果,腳氣反復發作,給患者的生活和工作帶來了許多麻煩和痛苦。
祖國的傳統醫學中醫在腳氣的治療方面涉及廣泛,從中研制一種安全、有效、無毒副作用的治療腳氣的藥物對于我國醫藥的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
發明內容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治療腳氣的中藥藥膏及制備方法,本發明中藥藥膏采用現代先進的醫藥制藥技術制成,具有消炎殺菌、清熱止癢的功效,對腳氣真菌有著極強的殺滅作用,且穿透性良好,可穿過皮膚深層組織,殺滅皮膚深層組織中的真菌,并可加快腳氣導致的皮膚受損創面的愈合,從而達到標本兼治的效果,且本發明中藥藥膏所選藥材配伍符合現代藥理研究理論,療效顯著,安全、無毒副作用,值得廣泛推廣應用。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的技術方案實施如下:
一種治療腳氣的中藥藥膏,制成所述中藥藥膏有效成分的原料組成及重量份數為:
制成所述中藥藥膏有效成分的原料組成及重量份數為:
制成所述中藥藥膏有效成分的原料組成及重量份數為:
制成所述中藥藥膏有效成分的原料組成及重量份數為:
一種治療腳氣的中藥藥膏的制備方法,包括以下工藝步驟:
(1)取百合、何首烏、薏苡根、長桿蘭、營實、水翁皮、昆布、郁李仁和桑枝去雜質洗凈,置于容器內,加入8倍量的蒸餾水浸泡4-6小時,然后加熱煮沸2-3小時,提取,并將所得提取液在60℃條件下濃縮為1.12-1.26倍的稠膏,備用;
(2)取薤白和石蒜洗凈搗爛,加入4-5倍量的蒸餾水,攪拌均勻,過濾,得濾液備用;
(3)取香薷、石膽草和博落回去除雜質,置于研缽內研末,過200目細粉,備用;
(4)取苦豆子去雜質,置于炒鍋內武火炒制至冒煙并呈黑色為止,取出放涼,置于研缽內研末,過120目細粉,備用;
(5)取商陸洗凈晾干,置于鍋內,加入0.3倍量的米醋煎炒,待醋液完全吸收后,取出晾干,置于研缽內研末,過160目細粉,備用;
(6)將上述步驟(1)-(5)所制得的稠膏、濾液以及細粉混合,加入輔助藥劑,利用現代先進的制藥技術,制成藥膏,即為所述的治療腳氣的中藥藥膏。
本發明所用中藥的藥性如下:
百合:味甘、微苦,性平;入肺、心、膽三經。潤肺止咳,清心安神。主治肺費久嗽,咳唾痰血,熱病后余熱來清,虛煩驚悸,神志恍惚,腳氣浮腫。《藥性論》載:“除心下急、滿、痛,治腳氣,熱咳逆。”
何首烏:味苦、甘,性溫;歸肝、心、腎經。解毒,消癰,潤腸通便。用于瘰癘瘡癰,風疹瘙癢,腸燥便秘,高血脂。《滇南本草》載:“澀精,堅腎氣,止赤白便濁,縮小便,入血分,消痰毒。治赤白癜風,瘡疥頑癬,皮膚瘙癢。截瘧,治痰瘧。”
薏苡根:味苦,性寒;入脾、膀胱經。清熱利濕。健脾殺蟲。主治黃疸,水腫,淋病,疝氣,經閉,帶下,蟲積腹痛。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侯愛蓮,未經侯愛蓮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10432553.X/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電連接器
- 下一篇:一種基于柔板金手指結構的網絡信息模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