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中藥飲片煨附子的標準化炮制工藝無效
| 申請號: | 201310432472.X | 申請日: | 2013-09-22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463220A | 公開(公告)日: | 2013-12-25 |
| 發明(設計)人: | 王小平;胡志方;胡律江;郭慧玲;李淑雯 | 申請(專利權)人: | 江西中醫藥高等專科學校 |
| 主分類號: | A61K36/714 | 分類號: | A61K36/714;A61P9/04;A61P9/06;A61P7/08 |
| 代理公司: | 南昌新天下專利商標代理有限公司 36115 | 代理人: | 施秀瑾 |
| 地址: | 344000 江*** | 國省代碼: | 江西;36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中藥飲片 附子 標準化 炮制 工藝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中藥領域,涉及一種中藥飲片煨附子的標準化炮制工藝。
背景技術
附子為毛茛科植物烏頭Acormitum?Carmichaeli?Debx.子根的加工品。味辛、甘,大熱,有毒。具有回陽救逆,補火助陽,散寒止痛的功效。其藥性剛燥,走而不守,廣泛應用于治療亡陽虛脫,肢冷脈微,陽痿,宮冷,心腹冷痛等癥。現代研究證明其具有強心、抗炎、鎮痛等作用,臨床用于治療心力衰竭、休克及緩慢性心律失常等。附子是中醫臨床常用的一味要藥和峻藥,受古今眾多名醫推崇。如明代名醫張景岳把附子列為“藥中四維”之一。現代名醫吳佩衡則把附子列為中藥十大主帥之一。據統計,在82部明清醫案中共出現附子復方2108首,主治癥達到138個。
附子大多炮制后入藥。自漢代至今附子炮制方法約有70余種,應用輔料達幾十種,飲片品種有黑順片、白附片、淡附片、炮附片、煨附片、黃附片、熟附片、卦附片等幾十種。中國藥典2010版僅收載前四種。大部分方法因源于地方,鮮有整理研究,導致這些具有地方特色而又可產生特效的傳統炮制技術正逐漸被遺忘,處于萎縮的瀕危狀態。作為附子最早的炮制方法,煨制法(古稱炮法)同樣面臨失傳境地。實際上,附子煨制法相比其他炮制法具有明顯優勢:
(1)煨法特點與附子藥性相稱。屬火制范疇的煨法與附子之性急且熱的作用特點完美契合。《景岳全書》云:附子之性,剛急而熱,制用失宜,難云無毒,故欲制之得法。夫天下之制毒者,無妙于火,火之所以能制毒者,以能革物之性。故以氣而遇火,則失其氣,味而遇火,則失其味,剛者革其剛,柔者失其柔。故制附之法,但用白水煮之極熟,則亦全失辣味,并其熱性俱失,形如蘿卜可食矣,尚何毒之足慮哉?日本哲學家荻生徂徠曾說:附子雖煨不減其大熱之性。香港杜厚毅認為,古人采用灰土裹煨法,最合符“火伏土中”之意境,偏重于加強“伏火”或“陰中求陽”之性,增強伏火固本之效。現已證明附子中的劇毒物—雙酯類烏頭堿遇高熱易被破壞,分解為毒性較小的生物堿,可見古代醫家用火來處理附子,確有一定的科學道理。
(2)有利于保存藥效。最早的炮、煨等火制法不但能降低附子的毒性,較之附子煮制、蒸制,在避免有效成分的流失、保存藥效等方面都有很大好處。
(3)煨制附子臨床應用基礎深厚,作用特點突出。附子最早的炮制方法是炮法(屬火制法,與煨法相近),臨床應用歷史悠久。經歷代醫家臨床實踐表明,煮制的熟附性緩以補虛為宜,而經煨制后,雖剛燥之性減緩,但補陽和溫經止痛作用加強,促使其走表以壯表陽及引諸藥行經。《藥雅》曰:“生者其力特猛,救里陽于垂危之際;炮則其性稍緩,走表分以溫經行水”。《慎齋遺書》謂:“面裹煨者,走而不守,其勢上行,可以壯陽于表”。《醫宗說約》謂:“引諸藥行經,面裹火煨”。?煨制附子這種作用特點是其他附子炮制品無法取代的。
縱觀古代附子炮炙目的并不完全是為了解毒,有的是伴隨治療。目前研究重點主要是附子煮制法與蒸制法,而更能體現附子扶陽助火特性與古人炮制意圖的煨制法研究少。因此,借助現代分析手段與方法對煨制附子炮制工藝進行深入研究,從而實現煨制附子的工業化及規模化生產,推動當地中藥產業快速發展。這既是繼承與發展中藥傳統炮制工藝的迫切要求,也是促進中藥炮制邁向標準化、規范化及工業化進程的關鍵步驟。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中藥飲片煨附子的標準化炮制工藝。通過科學實驗設計方法優選炮制工藝參數,并按下述步驟實現本發明的目的。
本發明炮制方法如下:
1、一種中藥飲片煨附子的標準化炮制工藝,炮制方法如下:
(1)、取鹽附子,挑選分檔,放置容器內,加水至完全淹沒鹽附子,浸泡期間每天換水2-4次,待浸泡水在25℃時電導率降至6000μs/cm以下時,取出,瀝干水得步驟(1)的制得物;
(2)、將步驟(1)的制得物的膨大部分朝上,均勻平鋪于10-40cm厚的干凈燒過的細糠灰中,在其上面覆蓋若干層凈生姜片,按每100kg步驟(1)的制得物加入10—16kg生姜,在生姜片上平覆蓋1-5張草紙,紙上再鋪一層3-10cm厚的凈細糠灰,灰上平鋪5-30cm厚的干糠殼;
(3)、在平鋪的干糠殼四角點火引燃,控制附子的上端溫度在110-180℃,下端溫度在70-130℃,不間斷煨制36-72小時,待糠灰冷卻,取出附子,得步驟(3)的制得物;
(4)、將步驟(3)的制得物置于加熱容器內,不間斷蒸制6~12小時,傾出,攤晾至室溫得步驟(4)的制得物;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江西中醫藥高等專科學校,未經江西中醫藥高等專科學校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10432472.X/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超耐力固定邊坡的錨索
- 下一篇:一種保健洗浴藥品、藥水及其制作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