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前向及后向兼用汽車座椅固定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310432424.0 | 申請日: | 2013-09-22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921697B | 公開(公告)日: | 2017-04-12 |
| 發明(設計)人: | 李知洪 | 申請(專利權)人: | 泰翼馳株式會社 |
| 主分類號: | B60N2/07 | 分類號: | B60N2/07;B60N2/08;B60N2/26 |
| 代理公司: | 中原信達知識產權代理有限責任公司11219 | 代理人: | 金龍河,穆德駿 |
| 地址: | 韓國*** | 國省代碼: | 暫無信息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兼用 汽車座椅 固定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前向及后向兼用汽車座椅固定裝置,更詳細地,涉及一種為了能夠將汽車座椅前向及后向兼用,設置分別向前向及后向方向動作的卡鎖部,根據使用模式,可以僅引出相應卡鎖部來使用的前向及后向兼用汽車座椅固定裝置。
背景技術
大部分的兒童用汽車座椅使用現有車輛的成人用膝蓋及對角座位安全帶(Lap?and?Kiagonal?Seat?Belt)或僅使用膝蓋安全帶而安裝并固定于車輛座位。但是,根據車輛的不同,在很多情況下座位及安全帶的模型相互不同,因此,汽車座椅的固定不穩定。
為了解決這種不穩定,公開了一種利用ISOFIX方式的汽車座椅,上述利用ISOFIX方式的汽車座椅在車輛的座位的一側設有錨,在汽車座椅的一側設有與錨相結合的卡鎖。
但是,現有的ISOFIX方式的汽車座椅只在一方設有ISOFIX方式的固定裝置,因此,存在只能以前向或后向中的一個方式來使用的問題。
即,在由新生兒來使用的情況下,一般以后向方式來使用,上述后向方式以面向汽車座位的靠背部分的方式進行安裝,但在隨著孩子的成長而不便向后向就坐的情況下,存在需要以利用現有車輛的安全帶的方式固定汽車座椅,或購買新的汽車座椅的問題。
為了解決這種問題,公開了一種如下的汽車座椅:設有ISOFIX方式的結合裝置的底座支架及幼兒乘坐的面板部以分離的方式構成,使分離的面板向前向或后向旋轉,從而使得前向及后向兼用。
但是,由于這種汽車座椅的底座支架及面板部為分離形式,其結構復雜,因此,存在使用不便且頻繁地發生故障的問題。
并且,由于復雜的結構,導致產品的重量變重,因此,存在使用不便的問題。
并且,這種現有的汽車座椅在沒有設置用于結合ISOFIX方式的錨的車輛中存在難以使用的問題。
現有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韓國KR10-2010-0029718
發明內容
因此,本發明是為了解決上述的問題而作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前向及后向兼用汽車座椅固定裝置,為了能夠將汽車座椅前向及后向兼用,設置分別向前向及后向方向動作的卡鎖部,根據使用模式,可以僅引出相應卡鎖部來使用。
如上所述的本發明的目的能夠通過一種前向及后向兼用汽車座椅固定裝置來實現,上述前向及后向兼用汽車座椅固定裝置的特征在于,包括:框架,分別與汽車座椅本體的兩側面的一側相結合,沿著汽車座椅的前后方向較長地設有滑動導軌;卡鎖部,插入于框架的滑動導軌的內部,沿著滑動導軌向前方或后方進行移動,卡鎖部的一側末端部向滑動導軌的外部突出而與設在車輛的座位部的一側的錨進行緊固。
此時,框架包括:長方體形狀的滑動導軌,沿著汽車座椅的前后方向較長地形成,且一側面開放;及突緣,以能夠與汽車座椅相結合的方式沿著滑動導軌的上端面突出形成。
并且,卡鎖部包括:第一卡鎖部,沿著滑動導軌向汽車座椅的前方進行滑移而使末端部突出;及第二卡鎖部,沿著滑動導軌向汽車座椅的后方進行滑移而使末端部突出。
并且,在滑動導軌的中心的一側還設有止動部,上述止動部限制第一卡鎖部及第二卡鎖部的移動。
并且,第一卡鎖部及第二卡鎖部分別包括:本體部,在長度方向上的兩側末端部的一側形成有橢圓形的第一鉚接孔;結合部,在上述本體部的一側末端部向側面突出形成;卡鎖,與上述本體部的另一側末端部分隔而通過第一鉚釘以能夠轉動的方式相結合,與錨進行緊固及解除緊固,上述錨設在車輛的座位部的一側;第一彈簧,連接上述卡鎖及本體部的一側,隨著本體部的移動,借助彈性來控制卡鎖的移動;第一本體框架及第二本體框架,從左右兩側固定上述本體部;及操縱桿部,在框架的一側設置成與結合部相結合,控制卡鎖部的位置及卡鎖是否緊固。
并且,在第一本體框架及第二本體框架的一側,在與本體部的第一鉚接孔相對應的位置形成有第一鉚釘能夠貫通的多個第二鉚接孔,在第一本體框架形成有結合部貫通孔,上述結合部貫通孔供結合部貫通并能夠沿著本體部的長度方向前后進行移動,上述前向及后向兼用汽車座椅固定裝置包括:第二鉚釘(352),貫通于上述第一鉚接孔(320),使得上述第一本體框架(610)、本體部(300)及第二本體框架(620)相結合;及第三鉚釘(353),貫通于第二鉚接孔(630)。
并且,操縱桿部包括:底座,與第一本體框架的一側相結合;止動部操縱桿裝置,與上述底座的一側相結合,調整卡鎖部的位置;及解除操縱桿裝置,與底座的一側相結合,操作卡鎖的緊固及解除緊固。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泰翼馳株式會社,未經泰翼馳株式會社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10432424.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