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前模鑲針先縮進后脫模的前模結構無效
| 申請號: | 201310430948.6 | 申請日: | 2013-09-22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481457A | 公開(公告)日: | 2014-01-01 |
| 發明(設計)人: | 呂應軍 | 申請(專利權)人: | 無錫市新區偉創利模具廠 |
| 主分類號: | B29C45/26 | 分類號: | B29C45/26;B29C45/40 |
| 代理公司: | 無錫盛陽專利商標事務所(普通合伙) 32227 | 代理人: | 杜丹盛 |
| 地址: | 214112 江蘇***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前模鑲針先 縮進 脫模 結構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產品模具的結構技術領域,具體為一種前模鑲針先縮進后脫模的前模結構。
背景技術?????????????????????????????????????????????????????????
現有的模具的前模脫模結構,其均為前模和后模分離時,頂針或者鑲針仍舊頂住產品,使得產品和前模完成分離,之后頂針或者鑲針和產品完成分離,但是這種結構對于前模鑲針深入產品很深的結構,有于前模鑲針深入產品很深,其使得前模鑲針在向上運動時會帶動產品上升,使得前模鑲針和產品不能脫離,需要人工脫離,使得模具的生產效率低。
發明內容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前模鑲針先縮進后脫模的前模結構,其使得前模脫模過程中能夠自動縮回前模鑲針,從而確保產品和前模完成自動分離,使得模具的生產效率高。
一種前模鑲針先縮進后脫模的前模結構,其技術方案是這樣的:其包括前模、后模、后模鑲針、A板、B板、水口板,所述前模、后模、后模鑲針間形成型腔,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模位于所述A板的安裝腔內,所述前模緊固連接所述A板,所述水口板和所述A板之間開有面針板安裝腔,面針板位于所述面針板安裝腔內,所述面針板的上、下端面分別貼合所述水口板的下端面、A板的上端面,所述面針板緊固連接所述水口板,前模鑲針的頂部定位裝于所述面針板的定位槽內,所述前模鑲針的下端貫穿所述面針板、A板、前模后深入所述型腔內部,所述水口板的兩側開有上大下小的螺釘槽,螺釘穿過所述螺釘槽后緊固于所述A板,所述螺釘的擰緊頭部的下端面和所述螺釘槽的上部大口徑槽的下端面間留有間隙。
采用本發明的結構后,前模脫模時,水口板上升帶動面針板上升,進而帶動鑲件頂針上升,由于螺釘的擰緊頭部的下端面和所述螺釘槽的上部大口徑槽的下端面間留有間隙,其使得A板暫時不會做上升運動,同理前模也保持原位置,此時鑲件頂針和產品完成脫離,之后當螺釘的擰緊頭部的下端面緊壓于螺釘槽的上部大口徑槽的下端面后,水口板帶動A板、前模做上升運動,由于前模和產品的接觸面的力小于后模和產品接觸面的力,前模和產品完成脫離,其使得前模脫模過程中能夠自動縮回前模鑲針,從而確保產品和前模完成自動分離,使得模具的生產效率高。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的主視圖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見圖1,其包括前模1、后模2、后模鑲針3、A板4、B板5、水口板6,前模1、后模2、后模鑲針3間形成型腔7,前模1位于A板4的安裝腔8內,前模1緊固連接A板4,水口板6和所述A板4之間開有面針板安裝腔9,面針板10位于所述面針板安裝腔9內,所述面針板10的上、下端面分別貼合所述水口板6的下端面、A板4的上端面,所述面針板10緊固連接所述水口板6,所述前模鑲針11的頂部定位裝于所述面針板10的定位槽內,所述前模鑲針11的下端貫穿所述面針板10、A板4、前模1后深入所述型腔7內部,所述水口板6的兩側開有上大下小的螺釘槽12,螺釘13穿過所述螺釘槽12后緊固于所述A板4,所述螺釘13的擰緊頭部14的下端面和所述螺釘槽12的上部大口徑槽的下端面15間留有間隙。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無錫市新區偉創利模具廠,未經無錫市新區偉創利模具廠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10430948.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