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用于治療神經性疼痛的中藥組合物及其制備方法無效
| 申請號: | 201310429582.0 | 申請日: | 2013-09-13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446302A | 公開(公告)日: | 2013-12-18 |
| 發明(設計)人: | 李志玲 | 申請(專利權)人: | 李志玲 |
| 主分類號: | A61K36/754 | 分類號: | A61K36/754;A61P25/04;A61P25/02;A61K35/64;A61K35/56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261041 山東省*** | 國省代碼: | 山東;37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用于 治療 神經性 疼痛 中藥 組合 及其 制備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中藥制劑,具體地說是一種用于治療神經性疼痛的中藥組合物及其制備方法,屬于中藥制劑領域。
背景技術
神經性疼痛既是一個普遍性的問題,又是一個十分復雜的問題。神經性疼痛多以身體骨節疼痛、神經性頭痛、三叉神經痛、坐骨神經痛、腰腿痛、風濕性關節疼痛、周身關節痛等為常見病癥,這些癥狀從中醫理論上講,屬于經絡阻滯、風寒濕痹、郁久傷陽、靜脈久寒所致。
目前,對于神經性疼痛通常的處理方法主要是采用西藥鎮痛,采用的西藥主要是嗎啡等阿片類鎮痛藥和阿司匹林等解熱鎮痛抗炎藥,采用這些西藥存在的主要缺點是:阿片類鎮痛藥易產生耐受性、成癮性以及呼吸抑制、減少胃腸蠕動等副作用。
現在很多此類患者越來越青睞中醫的中藥治療,但常用的中藥一般選擇清熱解毒、活血化癖、扶正培本、軟堅散結等藥物,雖然這些中草藥原料簡單,服用方便,但是,治療效果并不理想,而且治療周期較長。
發明內容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本發明提供了一種用于治療神經性疼痛的中藥組合物及其制備方法,該中藥組合物治療效果好、治愈周期短且復發率低。
本發明的技術方案為:
一種用于治療神經性疼痛的中藥組合物,其特征在于,中藥組合物由以下劑量的原料藥配制成:
紫玉蘭10-15克、當歸10-20克、吳茱萸10-20克、附子10-20克、茯苓10-20克、白芍5-10克、麻黃5-10克、細辛5-10克、防風5-10克、黃芩5-10克、黃連5-10克、桂枝10-20克、炙甘草10-20克、地龍10-15克、蜈蚣5-10克、人參10-20克、炒白術10-20克。
作為一種優選方案:
中藥組合物由以下劑量的原料藥配制成:
紫玉蘭10克、當歸10克、吳茱萸10克、附子10克、茯苓10克、白芍5克、麻黃5克、細辛5克、防風5克、黃芩5克、黃連5克、桂枝10克、炙甘草10克、地龍10克、蜈蚣5克、人參10克、炒白術10克。
作為一種優選方案:
中藥組合物由以下劑量的原料藥配制成:
紫玉蘭15克、當歸20克、吳茱萸20克、附子20克、茯苓20克、白芍10克、麻黃10克、細辛10克、防風10克、黃芩10克、黃連10克、桂枝20克、炙甘草20克、地龍15克、蜈蚣10克、人參20克、炒白術20克。
作為一種優選方案:
中藥組合物由以下劑量的原料藥配制成:
紫玉蘭12克、當歸15克、吳茱萸15克、附子15克、茯苓15克、白芍8克、麻黃8克、細辛8克、防風8克、黃芩8克、黃連8克、桂枝15、炙甘草15克、地龍12克、蜈蚣8克、人參15克、炒白術15克。
紫玉蘭又名辛夷,用作鎮痛劑,其煎劑有麻痹運動神經末梢的作用,在本發明中主要其煎劑能麻醉神經的功效,快速止痛。
當歸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的功效,主要用于郁久傷陽導致的神經性疼痛。
吳茱萸具有散寒止痛、降逆止嘔、助陽止瀉的功效。用于厥陰頭痛,寒疝腹痛,寒濕腳氣,痛經,經行腹痛,脘腹脹痛,嘔吐吞酸,五更泄瀉,外治口瘡,高血壓。本發明中主要利用吳茱萸的散寒止痛功效。
附子具有回陽救逆,補火助陽,散寒止痛的功效,用于陰盛克陽、大汗亡陽、吐瀉厥逆、肢冷脈微、心腹冷痛、冷痢、腳氣水腫、風寒濕痹、陽痿、宮冷、虛寒吐瀉、陰寒水腫、陽虛外感、陰疽瘡瘍以及一切沉寒痼冷之疾。此外附子對垂體——腎上腺皮質系統有興奮作用,還能興奮迷走神經而具強心作用。本發明中,主要利用附子的散寒止痛和補火助陽的功效,對風寒濕痹、陽虛外感引起的神經性疼痛具有顯著功效。
茯苓具有利尿健脾、鎮靜的功效,與附子配伍,補火助陽,祛寒止痛。
白芍的煎劑中含有芍藥甙,芍藥甙有抗菌、解熱、抗炎、增加冠狀動脈流量、改善心肌營養血流、擴張血管、對抗急性心肌缺血、抑制血小板聚集、鎮靜、鎮痛、解痙、抗潰瘍、調節血糖的作用。白芍煎劑能抑制痢疾桿菌、肺炎鏈球菌、大腸桿菌、傷寒桿菌、溶血性鏈球菌、綠膿桿菌等。
麻黃具有溫散寒邪的作用,配合細辛可以治風濕痹痛及陰疽、痰核等癥狀。
細辛具有消除乳發炎癥、散結消腫、解表散寒、祛風止痛、溫肺化飲、下氣祛痰、通竅等功效,本發明中主要利用細辛的解表散寒、祛風止痛的功效,其與麻黃配伍效果更佳。
防風具有祛風解表、勝濕止痛、解痙、止癢的功效,主治外感風寒、頭痛身痛、風濕痹痛、骨節酸痛等癥狀,本發明則主要利用其治療神經性頭痛、骨節痛等癥狀。
黃芩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止血等功效,與吳茱萸、白術配伍可祛寒止痛。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李志玲,未經李志玲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10429582.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