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明專利]大朵紅靈芝高效栽培方法無效
| 申請?zhí)枺?/td> | 201310429479.6 | 申請日: | 2013-09-19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444444A | 公開(公告)日: | 2013-12-18 |
| 發(fā)明(設計)人: | 何寒 | 申請(專利權)人: | 何寒 |
| 主分類號: | A01G1/04 | 分類號: | A01G1/04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531500 廣西壯族自*** | 國省代碼: | 廣西;45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大朵紅 靈芝 高效 栽培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食用菌栽培新技術領域,具體涉及到一種大朵紅靈芝高效栽培方法。
背景技術
靈芝,是祖國中醫(yī)藥寶庫中的珍品,素有仙草之美譽。古今藥理與臨床研究均證明,靈芝確有防病治病、延年益壽之功效。東漢時期的《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明代著名醫(yī)藥學家李時珍的《本草綱目》,都對靈芝的功效有詳細并極為肯定的記載。現(xiàn)代藥理學與臨床實踐也進一步證實了靈芝的藥理作用,并證實靈芝多糖是靈芝扶正固本、滋補強壯、延年益壽的主要成分。現(xiàn)在,靈芝作為藥物已正式被國家藥典收載,同時它又是國家批準的新資源食品,無毒副作用,可以藥食兩用。
隨著靈芝的藥用價值被人們廣泛認識,昔日遍布在深山老林中的野生靈芝不斷地被人們挖掘采收,野生靈芝資源由此日益減少。然而,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以及保健意識的不斷增強,靈芝越來越被更多的人喜愛,所以其用量在逐年遞增。由于野生靈芝產(chǎn)量有限,為了解決野生靈芝的不足,目前只能通過人工栽培靈芝來滿足市場需求。
人工栽培靈芝,其方法緣于野生靈芝是生長在樹木上,所以才有了最初是采用生料段木作為基質(zhì)進行栽培靈芝子實體的方法。生料段木栽培靈芝方法大致是:培育好菌種→選擇好栽培段木→在段木上修洞→將菌種接入洞內(nèi)→培養(yǎng)菌絲→出芝管理→成品芝。生料段木栽培靈芝方法簡單易行,但在栽培過程中污染率高、成品率低,芝朵小、產(chǎn)量低。后來又進一步發(fā)展了代料栽培,也叫袋栽法,同樣是用原木作為原料,但是要把原木通過粉碎后才裝在特制的塑料袋中,然后經(jīng)過高壓或常壓滅菌,再接種上靈芝菌種,當靈芝菌種在培養(yǎng)基中萌發(fā)出菌絲,并長滿培養(yǎng)基時,將培養(yǎng)基放置在合適的溫度、濕度、光照等條件下培育出靈芝子實體。袋栽靈芝生長周期短,但菌絲轉化快、生物轉化率低,同時靈芝子實體普遍出現(xiàn)柄長、菌蓋小、營養(yǎng)成分低等生理缺陷。
隨著技術的不斷升級,現(xiàn)在發(fā)展到用熟料原(段)木栽培靈芝,栽培方法大致是:原(段)木處理裝袋→原(段)木通過滅菌成為無菌培養(yǎng)基質(zhì)及一種熟料→將靈芝菌種接種到滅過菌以及是熟料的原(段)木中→培養(yǎng)至靈芝菌絲體長滿原(段)木中→在合適的環(huán)境條件下,繼續(xù)培養(yǎng)至長出靈芝子實體→成品靈芝。原(段)木靈芝栽培法靈芝的生長時間要比袋栽靈芝生長時間長,所積累的養(yǎng)分足,其營養(yǎng)成分更接近天然的靈芝;菌絲轉化時間長、生物轉化率高,所獲得的靈芝子實體較大,比重較重,形狀好看,其外觀、質(zhì)量較袋栽靈芝成品。
目前,人工栽培的靈芝,不論是通過那種方法、方式,所產(chǎn)的靈芝產(chǎn)品其產(chǎn)量也只維持在1000-1500公斤左右/667cm2。另外,人工栽培的靈芝成品其菌蓋直徑平均也是14~16cm,很少能超過30cm。
當前的靈芝市場,對于靈芝的品質(zhì)及收購價格主要是按照菌蓋的直徑大小來定,10cm以上的為一級品,10cm以下的為二級品,而其價格也相差近一倍。很顯然,靈芝成品的菌蓋直徑越大,其賣價越高,則產(chǎn)生的經(jīng)濟效益就越高。
專利申請?zhí)柺?01210269377.8的“一種大朵紅靈芝的栽培方法”。該方法是在栽培時將培養(yǎng)好的靈芝菌筒以15個菌筒擺放組成一組,由這15個菌筒集中所有菌絲及養(yǎng)份共同培育出一朵菌蓋直徑達到80~120cm的大朵靈芝。其中,在生產(chǎn)過程中是將菌筒按部就班擺好后即可覆土,所覆蓋用的土壤是通過采挖兩條畦行之間的空閑地,通過采挖后將兩條畦行之間的空閑地開挖成為溝寬是40~45cm、溝深是45~50cm的畦溝,如此通過覆土后的菌筒畦行形成了一個栽培畦床;當芝蕾長到4~5cm時,要保持溝中水位在15~20cm,以此來保持土壤表面一直呈濕潤狀態(tài)以及土壤內(nèi)層濕度維持在55~60%。在溝中保持水位在15~20cm時,人在管理過程中行走十分不便,而且一旦控制不好,水位超過20cm后,栽培畦床的濕度太重就會影響菌絲生長,或者使菌絲死掉,繼而影響靈芝的長勢及產(chǎn)量。
發(fā)明內(nèi)容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何寒,未經(jīng)何寒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yè)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lián)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10429479.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wǎng)。
- 上一篇:一種楹樹的快速繁殖方法
- 下一篇:水旱兩用稻麥種子播種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