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明專利]一種多孔聚酰亞胺納米復合薄膜及其制備方法有效
| 申請?zhí)枺?/td> | 201310428860.0 | 申請日: | 2013-09-18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467984A | 公開(公告)日: | 2013-12-25 |
| 發(fā)明(設計)人: | 劉鵬波;李曉文;吳東森;鄒華為 | 申請(專利權)人: | 四川大學 |
| 主分類號: | C08L79/08 | 分類號: | C08L79/08;C08K3/36;C08K3/22;C08K3/04;C08K3/34;C08K3/24;C08K3/26;C08J9/12;C08J5/18 |
| 代理公司: | 成都科海專利事務有限責任公司 51202 | 代理人: | 鄧繼軒 |
| 地址: | 610065 四川*** | 國省代碼: | 四川;5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多孔 聚酰亞胺 納米 復合 薄膜 及其 制備 方法 | ||
1.一種多孔聚酰亞胺納米復合薄膜,其特征在于該納米復合薄膜包括聚酰亞胺/無機納米粒子復合薄膜,
其中,聚酰亞胺為熱塑性聚酰亞胺,其結構式為A為以下結構單元:
中的至少一種;
B為以下結構單元:
的至少一種;
無機納米粒子為二氧化硅、二氧化鈦、炭黑、蒙脫土、碳化硅、鈦酸鋇、石墨烯、碳酸鈣、氧化鋅、滑石粉、三氧化二鐵、三氧化二鋁或層狀硅酸鹽中的任一種;無機粒子的粒徑為10~800nm;無機納米粒子也是多孔聚酰亞胺納米復合薄膜的成核劑。
2.按照權利要求1所述多孔聚酰亞胺納米復合薄膜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該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聚酰亞胺/無機納米粒子復合薄膜的制備
采用溶膠-凝膠法、原位聚合法、溶液直接摻雜法和插層復合法,其中優(yōu)選溶膠-凝膠法制備聚酰亞胺納米復合薄膜。其中無機納米粒子的質(zhì)量分數(shù)為聚酰亞胺基體的1%~40%,盡量使無機納米粒子在聚酰亞胺中分散均勻,避免發(fā)生團聚;
2)聚酰亞胺/無機納米粒子復合薄膜的成孔
(1)浸漬過程
將上述制備的聚酰亞胺/無機納米粒子復合薄膜放入高壓釜中,在惰性氣體下,于溫度30~150℃,壓力為5~60MPa,保溫保壓0.5~12h,使氣體溶解到聚酰亞胺/無機納米粒子復合薄膜中;
(2)成核過程
將上述聚酰亞胺/無機納米粒子復合薄膜在高壓釜中迅速泄壓至常壓,泄壓時間為0.5~10秒,由于熱力學不穩(wěn)定作用的推動,使聚酰亞胺/無機納米粒子復合薄膜中形成許多泡核;
(3)微孔的形成過程
將上述形成許多泡核的聚酰亞胺/無機納米粒子復合薄膜放入油浴中加熱發(fā)泡,油浴溫度為150~330℃,發(fā)泡時間為1~60秒,然后冷卻定型,得到多孔聚酰亞胺納米復合薄膜;
得到多孔聚酰亞胺納米復合薄膜分為三層:致密的外層、中間過渡層和微孔內(nèi)層,厚度為0.01~5毫米,復合薄膜內(nèi)層閉孔結構微孔分布均勻,微孔內(nèi)部包含一個納米粒子,微孔孔徑為80~1000納米,微孔內(nèi)部的納米粒子的粒徑小于微孔的孔徑,由于制備工藝參數(shù)的不同,上述微孔孔壁是密實結構,或者孔壁上存在分布均勻更小的孔,孔徑為0.1~60納米。
3.按照權利要求2所述多孔聚酰亞胺納米復合薄膜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惰性氣體為二氧化碳、氮氣或氬氣中的任一種。
4.按照權利要求2所述多孔聚酰亞胺納米復合薄膜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溶膠-凝膠法制備聚酰亞胺/無機納米粒子復合薄膜為;
方法(1):在濃度為5~30wt%聚酰亞胺的前驅體聚酰胺酸有機溶液中,按照聚酰胺酸與無機物前驅體的質(zhì)量比為100∶1~40的比例加入無機物前驅體,充分混合均勻,按常規(guī)方法制成薄膜,然后熱亞胺化制得聚酰亞胺納米復合薄膜;或
方法(2):在濃度為1~30wt%聚酰胺酸有機溶液中加入固含量為5~40wt%無機物溶膠,要求聚酰胺酸與無機物溶膠中無機物質(zhì)量之比為100∶1~40,再將混合溶液按常規(guī)方法制成膜,然后通過加熱亞胺化制得聚酰亞胺納米復合薄膜;
其中,無機物的溶膠溶液為二氧化硅、氧化鋁、氧化鈦、氧化鋯、氧化鐵、鈦酸鋇溶膠溶液中至少一種;制備聚酰胺酸有機溶液中的溶劑為N,N-二甲基乙酰胺、N,N-二甲基甲酰胺、N-甲基吡咯烷酮或四氫呋喃與甲醇的混合溶劑中的任一種。
5.按照權利要求2所述多孔聚酰亞胺納米復合薄膜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無機物前驅體為正硅酸乙酯、正硅酸甲酯、甲基三乙氧基硅烷、異丙醇鋁、二甲基乙氧基硅烷、乙烯基硅氧烷、甲基三甲氧基硅烷或苯基三甲氧基硅烷、硝酸鐵、氯化鐵、鈦酸丁酯中的任一種。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四川大學,未經(jīng)四川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yè)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lián)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10428860.0/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wǎ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