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翻滾吐水煮繭機有效
| 申請號: | 201310428589.0 | 申請日: | 2013-09-18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451744A | 公開(公告)日: | 2013-12-18 |
| 發明(設計)人: | 胡征宇 | 申請(專利權)人: | 蘇州大學 |
| 主分類號: | D01B7/02 | 分類號: | D01B7/02 |
| 代理公司: | 蘇州創元專利商標事務所有限公司 32103 | 代理人: | 陶海鋒 |
| 地址: | 215123 江蘇***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翻滾 水煮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紡織機械領域,尤其是涉及一種翻滾吐水煮繭機。
背景技術
在絲廠,無論是立繅還是自動繅,繅絲都必須通過煮繭。煮繭共有3次水分子經過繭層的過程,分別是滲透、蒸煮與調整,水分子經過的均勻程度直接影響煮繭質量。真空滲透是讓水進入繭腔,為蒸煮提供足夠的水份;蒸煮是通過蒸汽與水讓繭層絲膠膨潤,便于繅絲時的離解;調整是彌補蒸煮繭層膨潤的缺陷與吸入足夠的繭層和繭腔水,滿足繅絲沉浮要求,同時使外層絲膠得到迅速膠凝,讓繭子冷卻,滿足新繭有緒率要求。
但是,目前自動繅煮繭機設備不能滿足繭層絲膠膨潤均勻與迅速膠凝的要求,原因是現有煮繭機沿用立繅煮繭機,繭子在蒸煮時吐水僅在繭子的下半顆進行,達不到上下繭層膨潤均勻的目的,同時,調整部基本是一字型的,溫差不易拉大,不能完成膨潤與膠凝雙重要求,導致生絲清潔、潔凈差與絲故障的產生。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能使繭子層內與層間絲膠膨潤均勻,提高生絲清潔、潔凈成績的煮繭機。
為達到上述發明目的,本發明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翻滾吐水煮繭機,包括輸送繭籠的傳送帶,包裹住部分所述傳送帶的殼體,所述殼體具有可容納物體的內部空間,所述殼體沿著輸送傳送帶的輸送方向依次分為加繭部、預熱部、蒸煮部、調整部、出繭部,所述蒸煮部位于所述傳送帶的一端部,所述蒸煮室包裹所述傳送帶端部的滾軸,所述蒸煮室根據所述傳送帶端部結構分為上蒸煮室、中蒸煮室和下蒸煮室,所述各蒸煮室內設置有蒸汽口。
優選的技術方案,所述上蒸煮室、中蒸煮室、下蒸煮室的底部設置有排水口。
上述技術方案中,上蒸煮室配備1-5根空管,1-3根盲管,中蒸煮室配備1-3根空管,下蒸煮室配備1-5根空管,1-3根盲管,根據煮繭溫度要求進行空盲管開啟大小。
上蒸煮室的長度比下蒸煮室長0-3m,目的是兩個蒸煮室的吐水量達到一致。
優選的技術方案,所述預熱部設置有灑水管和第一溢水口,所述第一溢水口的高度高于在預熱部的部分的傳送帶的高度。
上述技術方案中,預熱部配備1-3根空管,1-2根盲管,1-2根灑水管,1-2個第一溢水口,空盲管為了控制預熱溫度,灑水、溢水是為了控制溫度與水封高度。
優選的技術方案,所述蒸煮部與所述預熱部、調整部之間采用水封隔開,水封高度為1-10cm,保證蒸煮室的蒸汽能夠密封在蒸煮室內。
上文中,加繭部是完成加繭的需要,預熱部是起到用水封住翻滾吐水蒸煮室的蒸汽,改變原有煮繭方式只有煮繭機下部起煮繭作用。
翻滾吐水蒸煮室由上、中、下三個蒸煮室連通組成,上蒸煮室作用使繭籠底部一面繭層能夠靠蒸煮時生產吐水而得到煮熟,起到原有蒸煮室起不到的效果;中蒸煮室作用使繭籠產生翻滾時繭子的吐水滲透繭籠側面的繭層,提高吐水經過繭層的面積,達到煮熟均勻目的;下蒸煮室作用利用繭籠翻滾后上下倒置的特點使原繭籠籠蓋方向的繭層,在上蒸煮室未能吐水的繭層部分由于翻滾處于下方而進行吐水,從而達到繭層吐水均勻的目的。
優選的技術方案,所述上蒸煮室和下蒸煮室設置透明觀察窗。
上述技術方案中,設置觀察窗可以直觀的看到繭籠在蒸煮室的狀態,可作為調節蒸煮室環境的參考因素。
優選的技術方案,所述調整部包括連接蒸煮部的第一調整部和連接出繭部的第二調整部,所述第二調整部以及第二調整部內的傳送帶向下彎曲,形成“V”形的通道。
進一步技術方案,所述第二調整部連接出繭部的一端設置有灑水管,所述第一調整部內設置有灑水管,所述第一調整部及第二調整部內設置有第二溢水口,所述第二溢水口高度高于所述第一調整部內傳送帶。
上述技術方案中,第一調整部有效長度為0.5-1.5m,配備1-3根空管,1-3根盲管,1-2根灑水管,1-2個溢水口,空盲管為了提高吸水溫度,灑水、溢水是為了調整PH值、煮湯濃度與蒸煮室水頭壓的大小。
第二調整部的“V”形通道斜面與水平面成10-40度的角度,高度在30-80cm,?第二調整部內配備1-5根空盲管,在第二調整部兩邊都有灑水管、溢水口,溢水口高度相差2cm,低溫處溢水口高度高,利用水平原理,保證冷水從低溫處向高溫處運動。
由于上述技術方案運用,本發明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下列優點: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蘇州大學,未經蘇州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10428589.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