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水產養殖污水處理方法無效
| 申請號: | 201310426801.X | 申請日: | 2013-09-18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496820A | 公開(公告)日: | 2014-01-08 |
| 發明(設計)人: | 沈建明 | 申請(專利權)人: | 蘇州市陽澄湖現代農業產業園特種水產養殖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C02F9/14 | 分類號: | C02F9/14 |
| 代理公司: | 北京瑞思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11341 | 代理人: | 李濤 |
| 地址: | 215138 江蘇省蘇***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水產 養殖 污水處理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處理方法,具體涉及一種水產養殖污水處理方法,屬于水產養殖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我國是一個資源有限、能源緊缺的水產養殖大國。隨著集約化養殖規模的不斷擴大,由投飼產生的代謝物、殘餌有機物及氨氮等無機物已成為新的污染源,同時日益老化、污染的水環境也制約了養殖業進一步發展。
循環水養殖模式,在國外已經得到普遍應用。自?20?世紀?70?年代以來,一些國家如日本、美國、德國、加拿大、丹麥等,已經先后不同程度地開展了循環水養殖水處理技術的研究。目前,國外已將臭氧、紫外線與生物濾器等水處理技術和設施廣泛應用于水產養殖,而且向機械化、現代化方向發展。
循環水養殖模式充分運用先進技術及手段,創造魚類良好生活環境,實現高產量、高效率生產及養殖污水零排放,并極大提高土地資源利用率,成為水產養殖可持續發展的必然趨勢。
目前該模式其主流水凈化方式均將水體中大量的氮、磷物質作為污染物,采用物理、生物等水處理技術及手段予以有效去除,從而造成投資、運行成本居高不下。我國在這方面起步較晚,上世紀?80?年代,國外的循環水養殖設施和技術開始進入中國,但由于高昂的投入和運行成本,大多數引進設施很快便被束之高閣。
發明內容:
本發明目的是,用來彌補現有技術的不足,而提供一種投資運行成本低廉、操作簡便的水產養殖污水處理方法。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的技術方案如下:
本發明的水產養殖污水處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幾個步驟?:
(1)添加微生物制劑:在水產養殖污水中一次性投加光合菌;
(2)絮凝處理:再將污水引入到微生物絮凝反應器中,在微生物絮凝反應器內連續投加經活化培養后的枯草桿菌種子菌液,枯草桿菌種子菌液與養殖污水體積比為6:70,所述枯草桿菌種子菌液在養殖污水中的濃度為150~200mg/L;
(3)曝氣處理:用空氣對養殖污水進行持續曝氣處理,養殖污水在微生物絮凝反應器內的停留時間為15~20分鐘,氣水比為3:1,溶解氧為6~8mg/L;
(4)分離處理:在微生物絮凝反應器內所產生的混合液,流經沉淀生物處理反應器,所述沉淀生物處理反應器內進行混合液的初步固液分離反應,產生的沉積物除回流污泥外均集中排放,回流污泥再通過過濾膜過濾處理,完成最終固液分離;
(5)污水回流處理:步驟(4)中固液分離后,分離透過澄清水,并產生濃縮污水,產生的濃縮污水再回流到微生物絮凝反應器中繼續處理。
步驟(3)中上述養殖污水在微生物絮凝反應器內的停留時間為18分鐘,氣水比為3:1,溶解氧為7mg/L;
上述枯草桿菌種子菌液在養殖污水中的濃度為195mg/L。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發明的污水處理方法由絮凝處、曝氣處理、分離處理、污水回流處理集成,即保證了水質質量,又提高了生產效率,大大降低了生產成本,具有工藝簡單、系統穩定、占地小、運行費用低等優點。作為養殖污水前置處理工藝,微生物絮凝法以其獨特性能綜合利用污水資源,大大降低了后續處理的有機負荷。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使本發明實現的技術手段、創作特征、達成目的與功效易于明白了解,進一步闡述本發明。
實施例1:
本實施例中,水產養殖污水處理方法,包括以下幾個步驟?:
(1)添加微生物制劑:在水產養殖污水中一次性投加光合菌;
(2)絮凝處理:再將污水引入到微生物絮凝反應器中,在微生物絮凝反應器內連續投加經活化培養后的枯草桿菌種子菌液,枯草桿菌種子菌液與養殖污水體積比為6:70,所述枯草桿菌種子菌液在養殖污水中的濃度為150mg/L;
(3)曝氣處理:用空氣對養殖污水進行持續曝氣處理,養殖污水在微生物絮凝反應器內的停留時間為15分鐘,氣水比為3:1,溶解氧為6mg/L;
(4)分離處理:在微生物絮凝反應器內所產生的混合液,流經沉淀生物處理反應器,所述沉淀生物處理反應器內進行混合液的初步固液分離反應,產生的沉積物除回流污泥外均集中排放,回流污泥再通過過濾膜過濾處理,完成最終固液分離,
(5)污水回流處理:步驟(4)中固液分離后,分離透過澄清水,并產生濃縮污水,產生的濃縮污水再回流到微生物絮凝反應器中繼續處理。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蘇州市陽澄湖現代農業產業園特種水產養殖有限公司,未經蘇州市陽澄湖現代農業產業園特種水產養殖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10426801.X/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