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步法聚丙烯發泡材料的生產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310426605.2 | 申請日: | 2013-09-18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509245A | 公開(公告)日: | 2014-01-15 |
| 發明(設計)人: | 解孝林;朱謙;周興平;朱幫國 | 申請(專利權)人: | 湖北南澤汽車復合材料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C08L23/12 | 分類號: | C08L23/12;C08L23/06;C08L23/08;C08L51/06;C08K13/02;C08K3/22;C08K5/098;C08K3/36;C08K5/103;C08K5/14;C08J9/10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441500 湖北*** | 國省代碼: | 湖北;4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步法 聚丙烯 發泡 材料 生產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車用裝飾材料,具體的說是一種一步法聚丙烯發泡材料的生產方法。
背景技術
????目前汽車內部所使用的裝飾材料主要有PU板材、GMT板材、麻纖維板材等材料,這幾種常用的材料中PU板材質量輕,但脆性大抗沖擊力差,GMT板材在加工過程中的玻璃纖維易粉灰四處飛揚造成污染,麻纖維板質地重且吸濕性強,容易在使用過程中產生霉變且還容易變形,上述幾種現使用的材料無法滿足汽車產業發展的市場需求。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一步法聚丙烯發泡材料的生產方法,具有質輕和抗沖擊力強,且可再次回收利用的特點。
本發明包括將混合料經錐雙螺桿擠出機溶化、混煉、擠出、發泡,所采用的具體方法如下:?????????
原料配方重量比如下:
聚丙烯?????40~70%
聚乙烯?????10~20%
偶氮二甲酰胺???????5~10%
氧化鋅?????????????0.4~0.8%
硬脂酸鋅???????????0.1~0.4%
二氧化硅???????????1.5~3%
過氧化二異丙苯?????0.03~0.05%
季戊四醇三丙烯酸酯?????1~5%
乙烯一醋酸乙烯酯共聚物????5~10%
а晶型成核劑?????????????0.1~0.3%
馬來酸酐接枝聚丙烯????????5~10%
液體石蠟??????????????????1~3%??
液體丙酮??????????????????0.5~1%
制備方法如下:
步驟1、將重量份取聚丙烯、聚乙烯、二氧化硅、乙烯—醋酸乙烯酯乙烯酯共聚物、а晶型成核劑、馬來酸酐接枝聚丙烯放入混合機內攪拌均勻為混合料待用;
步驟2、按配方比重將過氧化二異丙苯溶于液體丙酮中攪拌為丙酮溶液待用;
步驟3、按配方比重取季戊四醇三丙烯酸酯、液體石醋與步驟1待用混合料和步驟3待用丙酮溶液混合攪拌均勻;
步驟4、按配方比重取偶氮二甲酰胺、氧化鋅、硬脂酸鋅混入步驟3中再次攪拌均勻;
步驟5、將上述攪拌均勻的物料經錐雙螺桿擠出機熔化、混煉、擠出、發泡;
步驟6、將剛擠出的發泡軟板料利用余熱采用無紡布進行雙面復合連接在發泡材料的雙面,再經二輥碾壓粘合后即獲得成品。
上述技術方案中:制備方法步驟3中的混合攪拌均勻,其攪拌時間為10~15分鐘。
制備方法步驟5中的錐雙螺桿擠出機熔化、混煉、擠出、發泡加工時其機筒溫度為170~220℃,模具溫度為150~180℃,壓力為10MPA~13?MPA,螺桿轉速為20r/min~40?r/min。
本發明所產生發泡材料可完全滿足汽車產業大力發展的內裝飾材料所需,本發明通過科學配方和生產方法,在化學交聯條件下實現PP化學發泡的一步法擠出成型工藝,所產生發泡材料密度可達到0.1g/cm3,比普通的PP材料質量輕9倍,加之在配方中加入了馬來酸酐接枝聚丙烯,其中的MAH改性,分子結構中含有較多的羥基,可以誘導PP形成完善的模晶結構,有助于增加界面強度,能加工為多層結構的復合材料,本發明所產成品與現有技術產品相比,克服了現有產品中存在的諸多缺陷,具有極好的抗沖擊荷載力和良好的回彈性以及較高的耐熱性能,且可再次回收利用,是一種新型理想的汽車內裝飾材料。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1:以10Kg產品計所需原料配方重量: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湖北南澤汽車復合材料有限公司,未經湖北南澤汽車復合材料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10426605.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用于車輛內部的透明/半透明的柔性構件
- 下一篇:手持電臺拓展塢及其應用結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