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發動機機油清凈分散性測定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310425995.1 | 申請日: | 2013-09-17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472070A | 公開(公告)日: | 2013-12-25 |
| 發明(設計)人: | 肖梅;于唯;劉偉;苗永祿;劉龍 | 申請(專利權)人: | 長安大學 |
| 主分類號: | G01N21/94 | 分類號: | G01N21/94 |
| 代理公司: | 西安恒泰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 61216 | 代理人: | 林兵 |
| 地址: | 710064*** | 國省代碼: | 陜西;6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發動機 機油 清凈 分散性 測定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計算機圖像處理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發動機機油清凈分散性測定方法。
背景技術
發動機中的潤滑油(即發動機機油)具有冷卻、潤滑、密封、防腐、清洗等作用,潤滑油的質量好壞直接影響到發動機的工作性能和壽命。隨著發動機工作時間的延續,在高溫下的氧化、機械零件的磨損產物、使用過程中的燃油以及水分的混入等原因,都使潤滑油受到污染,導致油品下降,甚至喪失潤滑油的效能。因此,對潤滑油狀態進行監測,不僅可以及時發現潤滑油質量的變化,做到按需要更換潤滑油,降低運行成本;而且可提前預知機器技術狀態,進而及時發現故障征兆及預報設備可能發生的故障,有針對性的進行維護和修理。
目前,發動機潤滑油的監測最常用的方法主要是通過油滴斑點試驗,判斷潤滑油的清凈性,從而判定發動機潤滑油的質量。具體操作如下:首先,用金屬或玻璃棒把從發動機內取出的油樣滴一滴在濾紙上,靜置3個小時,濾紙上便形成顏色不同的暈環似的斑痕,斑痕的圖像因濾紙、潤滑油質量及污染物不同而異,一般都顯示三個或更多的暈環:沉積環、擴散環和油環。其次,在濾紙上手工勾勒出擴散環和油環,并用人工直尺法測量擴散環和油環的直徑。再次,重復測量多組擴散環和油環的直徑數據,計算每組擴散環和油環直徑的比值(擴散環和油環直徑的之比為清凈分散性系數),并取每組測驗得到的比值的平均值作為該潤滑油的清凈分散性系數,清凈分散性系數值越大,表明潤滑油分散性越好,反之亦反。
傳統的人工直尺法存在以下問題:一是測量精度不高。由于實際操作中無論是擴散環還是油環,都不是標準圓形,而且兩環質心一般不重合,這樣測得的擴散環和油環直徑就容易存在誤差,造成測量精度不高;二是測量過程費時、費力,為了提高精度常常需要進行多次測量,取多次測量的均值為直徑值,即便是多次測量也無法保證測量的精度。
綜上,研究一種快速、準確地測定發動機潤滑油清凈分散性的方法,對于提高工作效率,且準確地判定潤滑油的質量尤為重要。
發明內容
針對上述現有技術中存在的缺陷或不足,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發動機機油清凈分散性測定方法,該方法首先利用照相機采集油斑的灰度圖像,并將油斑圖像輸入計算機;接著利用計算機提取油斑圖像的擴散環區和油環區,并計算擴散環區和油環區的面積;最后得到清凈分散性系數,能夠快速、準確的判定發動機潤滑油的質量。本發明的方法計算簡單,精度高,且運行時間短,適合在實時的系統中采用。
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發明采用如下的技術方案予以解決:
發動機機油清凈分散性測定方法,具體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1:將待測的發動機油樣滴在濾紙上得到油斑,在該油斑上手工勾勒出擴散環和油環;
步驟2:采集油斑的灰度圖像f后將其輸入計算機,油斑的灰度圖像f大小為M×N,f(x,y)表示像素(x,y)的灰度值,1≤x≤M,1≤y≤N,x和y均為整數;
步驟3:利用式1對灰度圖像的各像素點的灰度值f(x,y)進行計算,得到擴散環和油環的邊界圖B;
?????式1
其中,T為閾值,對于0-255的灰度圖像,T取5-25之間的整數;B(x,y)表示像素(x,y)的邊界標示值,B(x,y)=1表示像素(x,y)為邊界點,B(x,y)=0表示像素(x,y)為非邊界點;
步驟4:獲得擴散環和油環的標記圖L;具體步驟如下:
首先,采用8-連通標記邊界圖B中B(x,y)=1的連通區域,得到標記值分別為1和2的兩個連通區域,即邊界圖B中兩個8連通區域的像素值分別為B(x,y)=1和B(x,y)=2;其次,計算邊界圖B中被標記的B(x,y)=1和B(x,y)=2兩個連通區域的像素點數目;再次,將像素點數目多的連通區域標記為擴散環區,并記錄擴散環區連通區域的像素值為c,即B(x,y)=c,c為1或2;將像素點數目少的連通區域標記為油環區,并記錄油環區連通區域的像素值為r,即B(x,y)=r,r為1或2且r≠c;將B(x,y)=0的區域標記為背景區,背景區連通區域的像素值為0,即B(x,y)=0;最后,利用式5獲得擴散環和油環的標記圖L: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長安大學,未經長安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10425995.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