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立體顯示面板與應用其的對位方法與立體顯示方法無效
| 申請號: | 201310425611.6 | 申請日: | 2013-09-18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543532A | 公開(公告)日: | 2014-01-29 |
| 發明(設計)人: | 謝詠裕;廖振伸 | 申請(專利權)人: | 華映視訊(吳江)有限公司;中華映管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2B27/22 | 分類號: | G02B27/22;G02F1/1333 |
| 代理公司: | 上海漢聲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31236 | 代理人: | 胡晶 |
| 地址: | 215217 江蘇省蘇州市***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立體 顯示 面板 應用 對位 方法 | ||
1.一種立體顯示面板,包含:
一顯示面板,包含復數個像素單元,每一該些像素單元均包含復數個子像素,其中該些像素單元分別沿一第一方向與垂直于該第一方向的一第二方向排列,以形成一像素單元矩陣,該些子像素皆沿該第一方向排列,使得每一該些像素單元于該第一方向均具有一像素寬度;以及
一光柵面板,與該顯示面板毗鄰設置,該光柵面板包含:
一第一基板;
一第二基板;
一液晶層,置于該第一基板與該第二基板之間;
復數個光柵單元,分別置于該第一基板與該液晶層之間,每一該些光柵單元均包含至少三光柵電極,該些光柵電極彼此實質平行,每一該些光柵電極于該第一方向均具有一電極寬度,其中該電極寬度小于該像素寬度;以及
一電極層,置于該第二基板與該液晶層之間。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立體顯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每一該些光柵單元于該第一方向均具有一光柵寬度,且該立體顯示面板滿足下列條件:
BW=K*PW;以及
K>0,
其中BW為該光柵寬度,K為該立體顯示面板的掃描率,且PW為該像素寬度。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立體顯示面板,其特征在于,還包含復數個信號源,每一該些信號源皆連接每一該些光柵單元的該些光柵電極其中一者,用以分別提供一信號至該些光柵電極。
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立體顯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每一該些光柵單元均具有至少一遮蔽單元與至少一透光單元,該遮蔽單元與該透光單元彼此交替排列,其中于立體顯示中,該些遮蔽單元所接收的信號不同于該些透光單元所接收的信號。
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立體顯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每一該些遮蔽單元的該些光柵電極的數量等于每一該些透光單元的該些光柵電極的數量。
6.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立體顯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該些光柵電極的一排列方向與該第一方向相夾一夾角,且該夾角介于0度與45度之間。
7.一種立體顯示面板的對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
貼合一顯示面板與一光柵面板,其中該顯示面板包含復數個像素單元,該光柵面板包含復數個光柵單元,每一該些光柵單元均包含至少三光柵電極;
判斷每一該些像素單元于該光柵面板的垂直投影的位置;
若判斷該些垂直投影與該些光柵單元實質重疊,則該立體顯示面板維持該些光柵單元的位置;以及
若判斷該些垂直投影與該些光柵單元具有位移偏差,則調整該些光柵單元的位置,使得該些像素單元分別與該些光柵單元的一遮光單元與一透光單元實質重疊。
8.?如權利要求7所述的對位方法,其特征在于,于貼合該顯示面板與該光柵面板的步驟中,包含:
將該些光柵電極的一排列方向與該第一方向相夾一夾角,其中該夾角介于0度與45度之間。
9.一種立體顯示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
偵測一觀賞者的兩眼與一立體顯示面板之間的一相對位置,其中該立體顯示面板包含毗鄰設置的一顯示面板與一光柵面板,該顯示面板包含復數個像素單元,該光柵面板包含復數個光柵單元,每一該些光柵單元均包含至少三光柵電極;
根據該相對位置將每一該些光柵單元分成至少一遮蔽單元與至少一透光單元,該遮蔽單元與該透光單元彼此交替設置;以及
分別提供信號至該遮蔽單元與該透光單元,使得于立體顯示時,該遮蔽單元所接收的信號不同于該透光單元所接收的信號。
10.如權利要求9所述的立體顯示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
偵測該兩眼與該立體顯示面板之間的一垂直位置;以及
根據該垂直位置,以決定該遮蔽單元與該透光單元的該些光柵電極的數量。
11.如權利要求9所述的立體顯示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
偵測該兩眼與該立體顯示面板之間的一水平位置;以及
根據該水平位置,以決定該些子像素于該光柵面板的垂直投影,與該遮蔽單元以及該透光單元之間的相對位移。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華映視訊(吳江)有限公司;中華映管股份有限公司,未經華映視訊(吳江)有限公司;中華映管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10425611.6/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白光通信中反饋式光源對準控制方法
- 下一篇:正交頻分復用接收裝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