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地冷式室溫調節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310424611.4 | 申請日: | 2013-09-18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438533A | 公開(公告)日: | 2013-12-11 |
| 發明(設計)人: | 梁坤峰;任峴樂;高春艷;阮春蕾 | 申請(專利權)人: | 河南科技大學 |
| 主分類號: | F24F5/00 | 分類號: | F24F5/00;F24F13/30 |
| 代理公司: | 洛陽公信知識產權事務所(普通合伙) 41120 | 代理人: | 羅民健 |
| 地址: | 471000 河*** | 國省代碼: | 河南;4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種地 室溫 調節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到工業制冷領域,具體的說是一種地冷式室溫調節方法。
背景技術
由于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空調越來越普及,但是由于空調的能耗很大,它的集中使用造成城市用電峰谷差距日益增大。為了電網的削峰填谷,現在提倡蓄能空調,比較好的一種選擇是采用冰蓄冷系統,用戶可以節省很多運行費。但是冰蓄冷系統也有自身的缺點,比如說初投資大,制冰時制冷機組因為要有很低的蒸發溫度,它的COP降低。所以從節能角度來說,冰蓄冷并不是一種節能方案,只是能降低運行費,能調節電網負荷。
發明內容
為解決由于集中使用空調導致的城市用電峰谷差距日益增大以及能源消耗嚴重的問題,本發明提供了一種地冷式室溫調節方法,該方法利用地冷來進行室溫調節,結構簡單實用,很好地實現了節能降溫的目的。
本發明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采用的技術方案為:一種地冷式室溫調節方法,通過液體介質在地底釋放熱量后在室內吸收熱量的循環過程,實現室內的溫度調節,具體操作為:所述液體介質由動力驅動其循環,先在地底與低溫土壤實現熱交換放出熱量,然后在室內與室內的空氣進行熱交換,吸收室內空氣的熱量,從而調節室溫。
所述液體介質與低溫土壤換熱后的溫度為17℃~19℃。
通過控制液體介質的流速來調控室溫的高低。
有益效果:本發明通過使液體介質在地下深處與地底的低溫土壤熱交換放出熱量后與室內的空氣熱交換吸收熱量,從而降低了室內溫度,在整個過程中只需要提供少量的電能以供液體介質循環即可實現降溫,與空調相比節省了大量的電能,而且也充分的利用了地冷。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的一種實施方式結構示意圖;
附圖標記:1、地埋式換熱管,2、膨脹補水箱,3、集水器,4、毛細管網換熱器,5、分水器,6、水泵,7、板式換熱器。
具體實施方式
一種地冷式室溫調節方法,通過液體介質在地底釋放熱量后在室內吸收熱量的循環過程,實現室內的溫度調節,具體操作為:所述液體介質由動力驅動其循環,先在地底與低溫土壤實現熱交換放出熱量,然后在室內與室內的空氣進行熱交換,吸收室內空氣的熱量,從而調節室溫。
所述液體介質與低溫土壤換熱后的溫度為17℃~19℃,這就要求與地底深處的土壤進行熱交換。
通過控制液體介質的流速來調控室溫的高低,當然也可以通過改變換熱時液體介質與地底土壤或室內空氣的接觸面積來實現。但在實際操作中,為了提高熱交換效率,一般將接觸面積做的很大,才能很好實現在短時間內的熱交換。
下面結合具體實施例對本發明做進一步的闡述:
如圖所示,設置深埋于地下的地埋式換熱管1和分布于室內頂棚上的毛細管網換熱器4構成的循環管路,所述毛細管網換熱器4的進出水兩端分別通過分水器5和集水器3連入循環管路,循環管路中的循環水由水泵6驅動,使其在地埋式換熱管1中放出熱量至地下,在毛細管網換熱器4中吸收室內的熱量。
所述循環管路還通過閥門連接有板式換熱器7,板式換熱器7可以與毛細管網換熱器4并聯或串聯連接在循環管路內,以提供額外的輻射冷源;
所述循環管路還連接有膨脹補水箱2,用于補充循環水;
所述膨脹補水箱2也深埋于地下,以控制膨脹補水箱2內的循環水水溫為17℃~19℃,從而提高制冷效率以及室內的舒適度;
在所述循環管路的外部包覆有隔熱材料,以防止循環管路吸收熱量進而傳遞給循環水,導致冷卻效率的降低。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河南科技大學,未經河南科技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10424611.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