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粉塵凈化裝置無效
| 申請號: | 201310422643.0 | 申請日: | 2013-09-16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495320A | 公開(公告)日: | 2014-01-08 |
| 發明(設計)人: | 梁澤明 | 申請(專利權)人: | 廣東尚高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01D47/12 | 分類號: | B01D47/12 |
| 代理公司: | 廣州天河恒華智信專利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44299 | 代理人: | 張建明 |
| 地址: | 528133 廣東省佛山市三水中心***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粉塵 凈化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粉塵凈化技術領域,具體地說是一種粉塵凈化裝置。
背景技術
在木工、陶瓷企業等的生產中,常常會產生大量的粉塵,對工作人員的健康造成極大的傷害。原始除塵方法采用采用吹、抽方式處理粉塵,將會造成二次揚塵,給員工帶來職業傷害同時有小量余塵串到外面污染環境。
發明內容
本發明針對上述存在的問題,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粉塵凈化裝置,能夠有效凈化粉塵,杜絕了二次揚塵,為員工打造了舒適的作業環境,做到零排放。
本發明為實現上述目的,采取以下技術方案予以實現:
一種粉塵凈化裝置,包括水箱、下端與水箱連接的水氣混合通道、水氣分離裝置、與水氣混合通道上端連接的抽風裝置,所述水氣分離裝置設置在水氣混合通道與抽風裝置之間,所述水氣混合通道下端設有氣流入口,所述氣流入口與水箱水面留有間隙。
氣流入口與水面的距離,主要根據抽風裝置抽氣能力的大小來調節。優選地,所述氣流入口與水箱水面距離為5~6cm。
優選地,還包括用于匯集水氣分離裝置分離出的水的集水槽、排水道、溢水槽和水幕板;所述水氣混合通道上部向氣流入口方向橫向延伸形成“倒L型”,集水槽設置在該橫向延伸上;排水道連通集水槽和溢水槽;水幕板上端與溢水槽邊沿連接,下端向下延伸與水箱水面存有間隙。應該注意的是,溢水槽中水面應該漫過排水道出水口,排水道出水口與水面距離不低于2cm。
優選地,所述水幕板下端與水面距離為5~6cm。
優選地,所述水箱和水氣混合通道設置在設有用于進出的開口的工作間內,抽風裝置設置在工作間外,所述水箱水平延伸至整個工作間,水箱上方架有鏤空的操作平臺。
優選地,所述水氣混合通道上端通過抽風管連接抽風裝置的輸入端,抽風裝置輸出端連接排風管。
優選地,所述水幕板呈弧形,向外凸起。
優選地,所述水氣分離裝置為格柵或者絲網。
優選地,所述抽風裝置為排風機。
優選地,所述水箱底部設有排水管道,排水管道上設有閥門開關
開啟抽風裝置,帶粉塵的氣流掠過水箱水面將水帶入水氣混合通道,被帶入水氣混合通道的水由于重力作用部分下落與繼續被帶入的水沖撞形成水霧,帶粉塵的氣流與水霧充分混合而凈化;經凈化的氣流通過水氣混合通道上方的水氣分離裝置與水分離,并從排氣管排出,而經過水氣分離裝置分離出的水則回落至集水槽,經過排水道流進溢水槽中,溢水槽中的水溢流到水幕板上形成循環水幕。帶粉塵的氣流經過循環水幕得到一次凈化,之后再從氣流入口進入水氣混合通道得到二次凈化。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如下:本發明的粉塵凈化裝置結構簡單、操作方便,能夠有效凈化粉塵,杜絕了二次揚塵,為員工打造了舒適的作業環境,做到了零排放。水氣混合通道中水氣上下沖撞形成水霧能夠有效凈化粉塵,進一步在氣流入口外設置循環水幕,能夠提高凈化效果。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明粉塵凈化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發明的實施例作詳細描述。
參見圖1:一種粉塵凈化裝置,包括工作間10、水箱20、水氣混合通道30、水氣分離裝置40、抽風管50、抽氣裝置60和排風管70。水箱20和水氣混合通道30設置在工作間10內,水箱20水平延伸至整個工作間10,水箱20上方架有鏤空的操作平臺101,工作間10設有用于進出的開口102,開口102處設有連接操作平臺101和地面的斜坡103,方便進出。抽風裝置60設置在工作間10外,水氣混合通道30上端通過水氣分離裝置40連通抽風管50,抽氣裝置60輸入端連接抽風管50,輸出端連接排風管70。水氣混合通道30下端與水箱連接,水氣混合通道30下端設有氣流入口301,氣流入口301與水箱20水面留有間隙。氣流入口301與水面的距離,主要根據抽風裝置60抽氣能力的大小來調節。優選地,氣流入口301與水箱20水面距離為5~6cm。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廣東尚高科技有限公司,未經廣東尚高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10422643.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