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用于水泥混凝土路面的實芯復合材料傳力桿無效
| 申請號: | 201310422417.2 | 申請日: | 2013-09-17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628383A | 公開(公告)日: | 2014-03-12 |
| 發明(設計)人: | 胡遲春;羅毅;王端宜 | 申請(專利權)人: | 華南理工大學 |
| 主分類號: | E01C11/14 | 分類號: | E01C11/14 |
| 代理公司: | 廣州粵高專利商標代理有限公司 44102 | 代理人: | 何淑珍 |
| 地址: | 511458 廣東省廣州市***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用于 水泥 混凝土 路面 復合材料 傳力桿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道路工程領域,涉及一種用于水泥混凝土路面的實芯復合材料傳力桿。
技術背景
大量的水泥路面路況調查發現,現有水泥路面的破壞以斷板和錯臺為主要的破壞形式。這些路面破壞在嚴重影響路面上車輛行駛質量的同時,大大縮短了路面的使用壽命,使得道路的修建和養護費用大幅度提高。鑒于此,國家頒布的《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設計規范》2003年版進一步強調水泥混凝土路面板接縫間傳荷裝置的重要性,明確指出對于高等級公路所有的橫縫都要加裝傳力桿,同時加大了傳力桿直徑的尺寸要求。新規范為提高水泥混凝土路面的質量所增加的這些新的要求,使得水泥混凝土路面的鋼材用量急劇增加。近年來,國內外鋼材價格一直呈上升趨勢,特別是04年以來,國際鐵礦石價格更上漲達70%以上,鋼材價格的進一步上漲已成為不爭的事實。與鋼材緊密相關的土木工程領域都將面臨著大幅提高成本的局面。因此,復合材料制品替代鋼材用于土木工程具有巨大的商業前景和經濟效益。
幾乎全世界的路面設計規范都規定水泥混凝土路面的設計使用壽命不小于30年。因此,要求路面傳力桿要有非常好的耐久性。長期以來,由于路面接縫漏水,使得鋼制傳力桿嚴重銹蝕;另一個問題是,鋼制傳力桿表面硬度過大,在車輪荷載作用下,傳力桿與路面混凝土接觸界面極易損壞,致使傳力桿松動,并最終導致傳力桿失效,以及路面的損壞。用復合材料制成的傳力桿可以有效克服這兩個問題。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用實芯復合材料傳力桿替代傳統水泥路面用鋼制傳力桿,提供一種用于水泥混凝土路面的復合材料傳力桿,節省了道路工程成本,改善了傳力桿的路用性能。
本發明的方案如下:
一種用于水泥混凝土路面的實芯復合材料傳力桿,所述實芯復合材料傳力桿由復合材料構成,所述實芯復合材料傳力桿連接地設置于具有橫向接縫的水泥混凝土路面板之間,所述實芯復合材料傳力桿的斷面為直徑26mm到40mm的圓形。
進一步地,所述復合材料為玻璃鋼,質地輕,強度高。
本發明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如下優點和有益效果:
(1)相比鋼制傳力桿,復合材料的傳力桿在雨水侵入道路結構后的抗銹蝕性更好,具有更好的耐久性;
(2)由于鋼制傳力桿表面剛度過大,行車作用容易造成傳力桿與路面混凝土在表面接觸的損壞,進而導致傳力桿失效,而是新復合材料傳力桿可以有效克服這個問題,且與混凝土的結合性更好;
(3)使用復合材料的傳力桿具有較高的經濟性,比起鋼制傳力桿可以節約大約20%的造價,具有巨大的商業前景和經濟效益。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明用于水泥混凝土路面板間傳荷系統的示意圖;
圖2是本發明的實芯復合材料傳力桿的圓形斷面示意圖;
圖中:1-車輪荷載;2-水泥混凝土路面板;3-實芯復合材料傳力桿;4-板間橫向接縫。??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更好地理解本發明,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明作進一步地描述。
如圖1所示,當車輪荷載1作用于其中一塊靠近板間橫向接縫4處的水泥混凝土路面板2時,?實芯復合材料傳力桿3將一部分車輪荷載1傳遞到相鄰的水泥混凝土路面板2上,?減少直接承受車輪荷載1的水泥混凝土路面板2的變形和板底部的拉應力,?使相鄰的兩塊板變形協調,有利于水泥混凝土路面板2的保護。
相比鋼制傳力桿,本發明的復合材料為玻璃鋼,其在雨水侵入道路結構后的抗銹蝕性更好,具有更好的耐久性,而且不易造成實芯復合材料傳力桿與路面混凝土在表面接觸的損壞,與混凝土的結合性更好;另外,新復合材料的實芯復合材料傳力桿具有較高的經濟性,比起鋼制傳力桿可以節約大約20%的造價,具有巨大的商業前景和經濟效益。
本發明的上述實施例僅僅是為清楚地說明本發明所作的舉例,而并非是對本發明的實施方式的限定。對于所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上述說明的基礎上還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變化或變動。這里無需也無法對所有的實施方式予以窮舉。凡在本發明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和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發明權利要求的保護范圍之內。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華南理工大學,未經華南理工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10422417.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