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高強薄壁方樁的制備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310420305.3 | 申請日: | 2013-09-10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481364A | 公開(公告)日: | 2014-01-01 |
| 發明(設計)人: | 葉香雄 | 申請(專利權)人: | 葉香雄 |
| 主分類號: | B28B21/30 | 分類號: | B28B21/30;C04B28/00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325025 浙江省溫州市***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高強 薄壁 制備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建筑材料領域,特別涉及一種高強薄壁方樁的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高強薄壁方樁在制作完畢后進行靜養,靜養期間常常出現微裂等問題,究其原因是因為水泥在充分水化后會產生一定的膨脹,如果將膨脹穩定期提前,顯然可以明顯減少方樁的質量缺陷。另外,部分方樁由于密實度不夠導致強度不能達到要求,如何來提高方樁的密實度和抗滲性也是方樁制作過程中要解決的問題。
發明內容
針對現有技術中存在的不足,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高強薄壁方樁的制備方法。
制備步驟包括:
(1)配料
原料選用水泥、粉煤灰、砂、鋼纖維、水。配比如下:粉煤灰用量為11%~13%,水泥用量為9%~11%,砂用量為24%~26%,鋼纖維為5%~7%,水用量為45%~50%。
本發明原料中加入鋼纖維可大大提高其耐沖擊、耐疲勞和抗震性能,使其在達到破壞荷載之后還具有較大的殘余支撐力。
(2)制作鋼絲骨架
(3)支設模板
采用專用的剛性模板。真空腔底板內側設置濾布,真空腔底板采用6-8mm厚度的鋼板,真空腔底板設置出水圓孔,出水圓孔直徑為6-8mm,出水圓孔設置間距為150-200mm,真空腔底板和真空腔蓋板之間設置加勁肋,加勁肋采用小槽鋼,小槽鋼高度為30-40mm,真空腔蓋板采用6-8mm厚度的鋼板,真空腔蓋板外側設置吸嘴,吸嘴直徑為8-12mm,吸嘴兩側設置角鋼支托,濾布和真空腔底板封口處采用橡膠密封圈封閉。
(4)第一次投料
樁模低速運轉3~5min,每分種120轉,中速運轉2~3min,每分種200轉。高速運轉4~5min,每分種300轉。第一次投料要均勻,厚度控制在3cm,離心后刮除浮漿。
(5)第一次真空處理
混合料離心后開動真空泵進行真空處理,真空處理時間為5/min,真空度采用750~760mm汞柱。
在真空脫水過程中,因真空負壓產生的壓差作用,混合料產生體積收縮,形成更為致密的結構,其物理力學性能也得到相應改善。
另外,本發明將粉煤灰作為活性混合料代替部分水泥,但粉煤灰的最大特點是水化速度慢,產生強度的時間較晚。而本發明針對這個特點,采用真空處理,就是要提高方樁的早期強度,達到節約水泥的目的。
(6)第二次投料
樁模低速運轉2~3min,每分種140轉,中速運轉3~4min,每分種280轉。高速運轉10~12min,每分種400轉。
由于采用了兩次投料,方樁中通孔大部分被切斷,方樁的抗滲性能顯著提高。兩次投料方法對提高方樁的抗滲性是十分顯著的。
(7)第二次真空處理
混合料離心后開動真空泵進行真空處理,真空處理時間為10/min,真空度采用730~740mm汞柱。
第二次真空處理時適當降低真空腔內真空度,這是由于混合物脫水后流動性降低,真空度降低后有利于骨料顆粒的移動,從而達到混合物的密實均勻的效果。
(8)蒸汽養護
蒸汽養護溫度為50℃~55℃,時間為1h。
(9)脫模
當方樁強度達到8~12MPa后進行脫模。
(10)熱水養護
熱水養護分兩個階段,第一階段,常溫升溫至90℃,保持1.5h恒溫;第二階段,由90℃快速降溫至45℃~50℃進行養護。
在脫模強度合適的情況下,水養溫度越高越有利于水泥的充分水化和反應速度的加快,從而使膨脹穩定期提前。
本發明所制方樁具有力學性能好、抗滲性強的優點,具有較好的應用前景。
附圖說明
圖1開口式雙面封模示意圖。
附圖標志:1、濾布,2、真空腔底板,3、加勁肋,4、真空腔蓋板,5、吸嘴,6、角鋼支托,7、橡膠密封圈。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施例進行詳細描述。
本實施例制備步驟包括:
(1)配料
原料選用水泥、粉煤灰、砂、鋼纖維、水。配比如下:粉煤灰用量為11%~13%,水泥用量為9%~11%,砂用量為24%~26%,鋼纖維為5%~7%,水用量為45%~50%。
(2)制作鋼絲骨架
(3)支設模板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葉香雄,未經葉香雄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10420305.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