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中醫脈象檢測系統無效
| 申請號: | 201310418535.6 | 申請日: | 2013-09-12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654727A | 公開(公告)日: | 2014-03-26 |
| 發明(設計)人: | 王磊 | 申請(專利權)人: | 王磊 |
| 主分類號: | A61B5/00 | 分類號: | A61B5/00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201210 上海市浦***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中醫 脈象 檢測 系統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中醫脈象檢測系統,用于中醫脈象的實時采集、分析,并得出診療結論、提出保健建議。
背景技術
中醫脈診在我國有悠久的歷史,它是我國古代醫學家長期醫療實踐的經驗總結。數千年來,關于脈象的辨識主要依靠手指的感覺。中醫師通過手指觸壓患者寸口橈動脈的寸關尺三個部位,并施加浮、中、沉三種不同的壓力,來感受患者脈搏的變化。脈搏的沉浮、強弱、形狀、寬度、節律等信息,被稱為脈象。
脈象的種類很多,中醫文獻常從位、數、形、勢四個方面加以分析歸納,它與脈搏的頻率、節律,呈現的部位、長度、寬度,脈管的充盈度、緊張度,血流的通暢流利度,心臟搏動的強弱等因素有關。掌握脈象要素,對于理解各種脈象的特征及形成機理,可起到執簡馭繁的作用。
有經驗的醫生,可以通過脈象了解患者的機體內的狀況。然而,傳統的中醫診脈對醫生的經驗依賴很大,并且有很大的主觀性,無法開展循證醫學研究,不利于診脈技術的傳承和推廣。傳統中醫關于脈診經驗的傳承一般通過口述、圖像或文字,基本為定性判斷。受限于技術手段,很少有中醫人士進行定量描述,這樣容易導致同一脈象在不同的醫生看來卻有不同的結果,耽誤后續診療。而且,醫生普遍缺乏對于被測人的脈象的長期記錄,對于被測人之前的身體狀況缺乏足夠了解的情況下就做出了判斷,這樣很容易造成誤診。另外,被測人一般只有身體出現明顯不適癥狀之后才會去醫院要求診斷,這樣也難以達到“中醫治未病”、預防為主的良好效果。諸如此類,目前的中醫診療體系結構已經不適應于現代社會的發展需要,這對于我國傳統中醫的發揚光大帶來了不小困擾。
近年來隨著電子信息技術的蓬勃發展,關于中醫脈象診斷方面的研究進入了一個全新領域。隨著對于脈象定量化的研究不斷深化,市面上不斷出現一些脈象分析裝置或設備。但這些裝置或設備的要么體積較大,或者結構較為復雜,或者不具備遠程通信能力,或者無法同時對寸、關、尺三點同時檢測,或者不具備實時采集、分析功能,或者不具備異常脈象情況下的預警和及時處理能力。下面分別作出對比和說明。
專利號為200610119382的中國發明專利“多點式、三部位、自動加壓式中醫脈搏檢測裝置及其方法”,采用了帶浮梁的懸臂式結構,可調節取脈位置,具有較好的重復性。同時也選擇寸、關、尺三部位進行壓電式傳感器進行信號采集,達到了準確提取脈象的目的。但是,采用的壓電式傳感器為硬質探頭,采集過程中容易對人體皮膚產生一定壓痛感甚至損傷,舒適感較差。而且受試者的肢體抖動會對取脈壓力造成較大影響,使得采集結果的準確度變低。另外,由于結構較為復雜,便攜性受到了影響,更無法實現實時采集和遠程通信的功能。
專利號為201110439661的中國發明專利“基于柔性陣列傳感器的多路脈象檢測裝置”,采用了柔性陣列傳感器,形成了能夠采集多路脈象的檢測裝置,較好地避免了壓電式傳感器作為硬質探頭對人體的不適應感,且實現了脈寬、脈搏波三維傳導地形圖的多路檢測功能。但是,所述壓力控制裝置為水銀柱式,對其操作和裝置本身略顯復雜,也無法實現便攜、移動的目的,更無法實現實時采集和遠程通信的功能。
專利號為201110103076的中國發明專利“基于移動通信終端的數字化中醫脈象診斷系統”,采用了數據采集裝置、微控制器、藍牙適配器、移動通信終端和醫療服務中心后臺服務器,組成了一套診斷系統。具有體積小、重量輕、便于攜帶、性價比高等優點,適用于遠程中醫診脈。而且,在傳感器采用三個FVDF壓電薄膜傳感器,輔助氣泵、氣囊等裝置控制切脈壓力,也較好實現了采集數據的準確性。但是,雖然該發明與本發明在整體架構上較為相似,但該發明中使用的氣泵、氣囊等裝置卻較為復雜,且實現的方式上有很多不同之處。另外,對于移動通信終端與采集前端、后臺服務器之間的溝通連接方式的闡述也不夠充分合理。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已有技術的不足,在功能上進行改進和完善,借助移動互聯、物聯傳感網和云計算等電子信息技術,以更好將中醫診脈融入到現代化社會的發展需要,有助于中醫精神的進一步傳承和發揚光大。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具體提出了一種中醫脈象檢測系統,該系統主要包括:脈象信號采集分析裝置、移動智能終端、后臺服務器平臺,及其之間連接的有線和無線通信網絡。
現在分別闡述如下:
(1)脈象信號采集分析裝置采用圈狀結構,纏繞于手腕周圍,該裝置具有中醫脈象信號的檢測和分析功能,并能夠將檢測的原始信號和分析后的數據通過無線藍牙的方式實時上傳給移動智能終端。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王磊,未經王磊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10418535.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