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用于識別磁性介質的傳感器有效
| 申請號: | 201310416135.1 | 申請日: | 2013-09-12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544764B | 公開(公告)日: | 2016-11-16 |
| 發明(設計)人: | 白建民;王建國;黎偉 | 申請(專利權)人: | 無錫樂爾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7D7/04 | 分類號: | G07D7/04 |
| 代理公司: | 南京經緯專利商標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 代理人: | 邵驊 |
| 地址: | 214028 江蘇省無錫市新***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用于 識別 磁性 介質 傳感器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磁傳感器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用于識別磁性介質例如磁性保密紙,紙幣,支票和磁卡等磁性的傳感器。
背景技術
在日常生活中,磁性介質的使用非常廣泛,應用于各類防偽及加密,例如各種磁性保密紙、紙幣、支票、磁卡等。現有的磁性傳感器讀取磁性介質信號的方式是通過施加恒定的勵磁場測量磁性介質的漏磁場來識別其磁信號的真偽,這樣的測量方式相對來說精度較低,不法分子容易有機可趁,造假的門檻相對較低,技術手段相對成熟。
而磁性介質條的不同區域的磁性能不同,制假分子想要制造出與原始磁性介質材料相同的磁性能及分布,其成本及技術相對要很高。通過本發明方案的傳感器可以測量磁性介質的磁性能及分布,從而可以更加精準的區分,檢測磁性介質,提高防偽及加密等級。這需要傳感器更加精確識別磁性介質。
發明內容
本發明目的在于提供可以更加精確識別磁性介質的傳感器。
本發明為實現上述目的,采用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用于識別磁性介質的傳感器,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一個或兩個磁場感應方向相同的傳感單元和提供不同勵磁場方向的勵磁;所述傳感單元用于檢測被所述勵磁磁化的磁性介質的漏磁場沿其磁場感應方向的分量。
一種實施方式:所述勵磁為電磁鐵,提供交變電磁場;一個傳感單元設置在所述電磁鐵中心開口處。
另一種實施方式:所述傳感器包括兩個勵磁場方向相互垂直的的勵磁和兩個傳感單元,所述兩個傳感單元分別位于兩個勵磁的一側。
第三種實施方式:所述傳感器包括電磁鐵、兩個傳感單元以及兩個勵磁;所述兩個勵磁提供的勵磁場的方向相互垂直,所述電磁鐵用以提供交變勵磁場,兩個傳感單元分別位于每個勵磁的一側,一個傳感單元位于電磁鐵中心開口處。
其進一步特征在于:所述傳感單元包括一個或多個磁性傳感元件,并且所述多個磁性傳感元件的磁場感應方向相互平行。
優選的:所述傳感單元的磁性傳感元件為包括線圈磁頭、霍爾元件、各向異性磁電阻元件、巨磁電阻元件或磁隧道結元件的磁性傳感元件。
所述傳感單元中的磁性傳感元件為單電阻、半橋或全橋結構。
第二、三種實施方式中:所述勵磁為永磁體或電磁鐵,其有效勵磁場寬度大于或等于磁場傳感單元的感應寬度。
上述勵磁外有一層屏蔽層,所述屏蔽層的一端開口,開口面為檢測面,所述屏蔽層的材料為軟磁材料。
本發明可以精確測量磁性介質的磁性能及分布,比通用類磁頭傳感器具有更高的精度,從而可以提高防偽加密等級。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明提供的用于識別磁性介質傳感器的第一種實施例的示意圖;
圖2是本發明提供的用于識別磁性介質傳感器的第二種實施例的示意圖。
圖3是本發明提供的用于識別磁性介質傳感器的第三種實施例的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發明的發明內容作進一步的描述。
實施例一:
如圖1所示,該實施例提供的用于識別磁性介質的傳感器包括傳感單元11以及電磁鐵13。所述傳感單元11包括磁性傳感元件和相應的電路,其位于電磁鐵13的中部開口處。其中電磁鐵13用于提供交變勵磁場21用于磁化介質,勵磁場21可以是任意方向,這個方向可根據勵磁13的形狀來調整,其場強大小和頻率可通過控制電磁鐵線圈的電流來決定。工作時磁性介質條22在電磁鐵13和傳感單元11的下方運動,電磁鐵13產生交變勵磁場21以磁化介質顆粒23,位于電磁鐵13內的傳感單元11可以在電磁鐵13對介質顆粒23施加交變勵磁場21的同時測得磁性介質顆粒23的漏磁場25沿其敏感場方向1上的分量。不同磁性介質條的材料不同,其磁性能也不同,同時,同一磁性介質條的不同區域的磁性能也不同,通過對磁性介質施加交變勵磁場測量其漏磁信號可以得到類似磁滯回線的輸出波形,通過對輸出波形的分析和計算我們可以得到磁性介質材料的磁性能及分布,從而可以提高測量精度。
實施例二: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無錫樂爾科技有限公司,未經無錫樂爾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10416135.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