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新型廣域電網行波保護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310414488.8 | 申請日: | 2013-09-12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441480A | 公開(公告)日: | 2013-12-11 |
| 發明(設計)人: | 李澤文;花歡歡;曾祥君;鄧豐;鄒亮;楊毅 | 申請(專利權)人: | 長沙理工大學 |
| 主分類號: | H02H7/26 | 分類號: | H02H7/26;G01R31/08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410114 湖南省*** | 國省代碼: | 湖南;4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新型 廣域 電網 行波 保護 方法 | ||
1.一種新型廣域行波保護方法,包括如下步驟:(1)根據行波檢測單元的配置原則在電網中對應節點配置行波檢測單元;(2)根據廣域電網中線路間的保護關聯度,將關聯緊密的若干條線路作為一個區域電網,將整個電網劃分為若干行波保護域,其包括線形行波保護域和輻射形行波保護域兩種;(3)電網發生故障時,根據行波保護域的對外極性判別結果????????????????????????????????????????????????判斷行波故障域,當時,行波保護域為行波故障域,當時,行波保護域為非故障域,再判別故障支路,若行波故障域為線形行波保護域,判定行波故障域即可直接確定故障支路,若行波故障域為輻射形行波保護域,根據行波檢測單元記錄的初始行波到達時間信息來確定故障支路;(4)電網中個別開關產生變位時,不需要重新劃分行波保護域,僅在原保護域的基礎上進行必要的局部修改,更新行波保護域,提高廣域行波保護的自適應能力。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廣域行波保護方法,步驟(2)中將整個電網劃分為若干行波保護域步驟為:對廣域電網中任一節點,首先判斷其是否配置有行波檢測單元,同時搜索包含該節點的所有支路;若該節點配置有行波檢測單元,且其所在支路的對端節點也配置有行波檢測單元,則定義該支路及兩端節點為一個線形行波保護域;若該節點未配置行波檢測單元,但包含該節點的所有支路的對端節點均配置有行波檢測單元,則以該節點為中心,定義包含該節點的所有支路及該節點為一個輻射形行波保護域;若該節點未配置行波檢測單元,且該節點所在的某條支路的對端節點也未配置行波檢測單元,則將這兩節點視為一個廣義節點,重新開始廣義節點的支路搜索,形成行波保護域。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廣域行波保護方法,步驟(3)中的根據行波保護域的對外極性判別結果判斷行波故障域步驟為:電網發生故障后,電網中所有的行波檢測單元迅速啟動,記錄到達變電站i的初始電壓行波極性、初始電流行波極性和初始行波到達時間信息;判別各行波保護域的對外極性特征(i為行波保護域內配置有行波檢測單位的節點),其中。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廣域行波保護方法,步驟(3)中若行波故障域為輻射形行波保護域,根據行波檢測單元記錄的初始行波到達時間信息來確定故障支路步驟為:當行波故障域中存在環網時,采用直接斷開法對環網進行解網;按初始行波到達時間從小到大的順序對裝設有行波檢測單元的變電站進行排序,并依據各變電站間的最短路徑距離(i,j=,且)構建最短路徑關聯矩陣;根據,按同樣方法構建時間矩陣;依次選取最短路徑矩陣和時間關聯矩陣中的對應元素,按雙端行波定位算法計算故障點距離變電站的距離;再根據與行波故障域中各電站間最短路徑距離的關系確定故障支路。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長沙理工大學,未經長沙理工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10414488.8/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皮帶輸送機用中間連接裝置
- 下一篇:電能表生產檢定用工裝板升降裝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