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混合動力汽車在串聯工作模式下的串聯發電控制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310414458.7 | 申請日: | 2013-09-12 |
| 公開(公告)號: | CN104442798B | 公開(公告)日: | 2017-07-11 |
| 發明(設計)人: | 朱軍;冷宏祥;張劍鋒;馬成杰;孫俊 | 申請(專利權)人: | 上海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60W10/08 | 分類號: | B60W10/08;B60W10/26;B60W20/10 |
| 代理公司: | 中國專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72001 | 代理人: | 唐立,湯春龍 |
| 地址: | 201203 上海市張江***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混合 動力 汽車 串聯 工作 模式 發電 控制 方法 | ||
1.一種混合動力汽車在串聯工作模式下的串聯發電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首先,確定該串聯發電控制方法所需要使用的功率曲線,其包括步驟:
S11,根據發動機的效率圖和發電機的效率圖,在串聯工作模式下,得到發動機在不同轉速和轉矩下的發電效率圖,進而確定發動機在轉速-轉矩二維條件下的表示系統運行能量效率最高的最佳發電扭矩曲線(L2),同時結合發電機(12)、電池(13)、電機(14)之間的能量流通路徑,確定發動機在轉速-轉矩二維條件下的最小發電扭矩曲線和最大發電扭矩曲線;
S12,依據最小發電曲線、最佳發電曲線和最大發電曲線分別轉換得到在轉速-功率二維條件下的最小功率曲線(P1)、最佳功率曲線(P2)、最大功率曲線(P3);
進一步,所述串聯發電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S21,根據行駛需求功率(Pr)所對應的發動機轉速,在最小功率曲線/最大功率曲線和最佳功率曲線和上分別確定最小/最大發電功率(Pmin/Pmax)和最佳發電功率(Po);
S22,判斷行駛需求功率(Pr)是否小于或等于最小發電功率(Pmin),如果判斷為“是”,進入步驟S23,如果判斷為“否”,進入步驟S25;
S23,以最佳發電功率(Po)減去行駛需求功率(Pr)的差值來作為串聯充電的充電功率(Pc),并且,對行駛需求功率(Pr)和該充電功率(Pc)求和(S231),得到實際發電功率(S30);
S25,判斷行駛需求功率(Pr)是否大于或等于最佳發電功率(Po),如果判斷為“是”,進入步驟S26,如果判斷為“否”,進入步驟S28;
S26,串聯充電的充電功率(Pc)置為0,進一步取行駛需求功率(Pr)與最大發電功率(Pmax)中的較小值(S261)作為實際發電功率(S30);
S28,以維持電池荷電狀態所需充電功率乘以發電系數k得到的功率作為串聯充電的充電功率(Pc),進一步,對行駛需求功率(Pr)和該充電功率(Pc)求和(S281),行駛需求功率(Pr)與該充電功率(Pc)的和(Pr+Pc)與最佳發電功率(Po)兩者中較小值(S282)作為實際發電功率(S30)。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串聯發電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據所述發電效率圖,確定每個轉速條件下所對應的效率最高點的轉矩值,基于該轉速和對應轉矩值相應地得到動力系統的相應的效率點,再串聯每個效率點得到所述最佳發電扭矩曲線(L2)。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串聯發電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該串聯發電控制方法適合于在小于或等于20公里/小時的低速狀況下應用。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串聯發電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發電系數k的取值范圍為大于0且小于或等于1,步驟S23中最佳發電功率(Po)與行駛需求功率(Pr)的差值越大,所述發電系數k取值越大。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上海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未經上海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10414458.7/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車廂及其底門
- 下一篇:一種噪音降低的電子駐車執行機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