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膨脹水壺總成與冷卻循環系統有效
| 申請號: | 201310412506.9 | 申請日: | 2013-09-11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485879A | 公開(公告)日: | 2014-01-01 |
| 發明(設計)人: | 李海亮 | 申請(專利權)人: | 安徽江淮汽車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F01P11/00 | 分類號: | F01P11/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維澳專利代理有限公司 11252 | 代理人: | 王立民;吉海蓮 |
| 地址: | 230022 *** | 國省代碼: | 安徽;3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膨脹 水壺 總成 冷卻 循環系統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冷卻循環系統,尤其涉及一種膨脹水壺總成。
背景技術
汽車冷卻系統使發動機在所有的工況下都保持在適當的溫度范圍內,冷卻系統是整車的重要部分。冷卻系統熱交換的主要零部件是散熱器總成,發動機內的高溫冷卻液進入散熱器總成,然后通過自然風和冷卻風扇對散熱器進行冷卻,冷卻后的液體再進入發動機進行循環冷卻。冷卻循環系統大多設有膨脹水壺,膨脹水壺具有儲存冷卻液,適時補水,及時排氣的作用。現有的冷卻循環系統多采用開式冷卻循環系統和閉式冷卻循環系統兩種。
如圖1所示,在開式冷卻循環系統中,膨脹水壺6不參與冷卻循環,不承受冷卻系統壓力,散熱器總成的水室上有加注口8,冷卻液從加注口8加注,同時壓力蓋7在散熱器9的加注口8上。冷卻系統正常工作時,當冷卻系統溫度升高,壓力達到預定值時,壓力蓋7會打開,使系統內氣體進入膨脹水壺6然后排到大氣中;當冷卻系統負壓時會將膨脹水壺6內的水吸入冷卻循環系統中。
開式冷卻循環系統存在如下缺點:開式的散熱器總成上面必須有加注口結構并且壓力蓋蓋在加注口上,無需考慮膨脹水壺的耐壓要求和位置要求,任何位置都能滿足要求,但是此系統的散熱效率較低。
如圖2所示,閉式冷卻循環系統中,膨脹水壺6參與冷卻循環,膨脹水壺6與散熱器9連通,散熱器總成只是熱交換作用,上面無加注口8,加注口8位于膨脹水壺6上,壓力蓋7位于加注口8上,且膨脹水壺6的L線高度必須高于散熱器9及發動機水套高度以便能夠承受負壓適時往系統中補水。
閉式冷卻循環系統存在如下缺點:閉式冷卻循環系統的散熱效率高,但設計時要考慮膨脹水壺的耐壓要求和位置要求。隨著發動機艙零部件越來越多,給發動機艙的整體布置和膨脹水壺本身布置帶來非常大的困難。
因此急需一種便于布置、有利于冷卻循環的膨脹水壺總成。
發明內容
為解決膨脹水壺不方便布置、冷卻循環效率低的問題,本發明提供了一種膨脹水壺總成,其采用膨脹水壺與膨脹腔串聯的結構,使膨脹水壺可任意布置。
解決上述問題采用的技術方案:
一種膨脹水壺總成,其包括膨脹水壺、膨脹腔、壓力蓋,所述膨脹水壺具有與大氣連通的出口,所述膨脹水壺與所述膨脹腔連接,所述膨脹腔上具有加注口,所述壓力蓋與所述加注口連接,所述膨脹腔具有循環液體進入口和循環液體流出口,所述膨脹腔高于散熱器液面,所述壓力蓋為雙向壓力閥,所述壓力蓋控制所述膨脹腔與所述膨脹水壺的連通與隔離。
可選擇的,所述膨脹腔位于所述散熱器上方,與所述散熱器的水室一體注塑成型。
可選擇的,所述膨脹腔的材料為尼龍工程塑料。
可選擇的,所述壓力蓋包括蓋體、移動體、彈簧、閥芯,所述蓋體與所述移動體通過彈簧連接,所述閥芯插入所述移動體中,所述移動體位于所述膨脹腔與所述膨脹水壺之間且與所述膨脹腔密封連接。
可選擇的,所述膨脹水壺的材料為聚丙烯。
一種冷卻循環系統,其包括上述膨脹水壺總成,以及
發動機內部小循環系統;
節溫器;
散熱器,其具有進液口和出液口;
所述進液口、所述膨脹水壺總成的循環液體進入口與所述發動機內部小循環系統連接,所述出液口、所述膨脹水壺總成的循環液體流出口與所述節溫器連接,所述節溫器與所述發動機內部小循環系統連接。
可選擇的,所述發動機內部小循環系統包括:發動機、水泵、油冷器、暖風機、增壓器、節氣門,所述油冷器、所述暖風機、所述增壓器、所述節氣門均一端與所述發動機連接,另一端與所述節溫器連接,所述節溫器與所述發動機之間連接水泵。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
原有閉式系統的膨脹水壺有布置高度、位置、大小容積的限制,給發動機艙布置造成很大困難,本發明的膨脹水壺總成比閉式冷卻循環系統中膨脹水壺的布置約束條件減少,本發明增加了與膨脹水壺串聯的很小的膨脹腔,對膨脹水壺的布置可以無任何條件限制,大大方便了冷卻系統及發動機艙的布置。同時,比原來的開式系統散熱性能更好,冷卻能力更好,能實時給系統中補水通氣,減少發動機部件被氣蝕的風險,大大增加發動機的壽命。
附圖說明
圖1為現有技術的開式冷卻系統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現有技術的閉式冷卻系統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發明實施例的冷卻循環系統的結構示意圖;
圖4為本發明實施例的壓力蓋的結構示意圖。
附圖標記說明: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安徽江淮汽車股份有限公司,未經安徽江淮汽車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10412506.9/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