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濕法煙氣脫硫水滴形漿液噴淋管有效
| 申請號: | 201310411193.5 | 申請日: | 2013-09-10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447180A | 公開(公告)日: | 2013-12-18 |
| 發明(設計)人: | 李娜;李睦;陳茂兵;王燁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環(中國)工程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05B1/22 | 分類號: | B05B1/22;B05B13/02;B01D53/80;B01D53/50 |
| 代理公司: | 江蘇永衡昭輝律師事務所 32250 | 代理人: | 王斌 |
| 地址: | 210008 江蘇***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濕法 煙氣 脫硫 水滴 漿液 噴淋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濕法煙氣脫硫系統內石灰石漿液的噴淋系統,具體是一種漿液噴淋管,屬于環保設備應用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石灰石-石膏濕法煙氣脫硫技術是目前世界上技術最成熟、實用業績最多、運行狀況最穩定的脫硫工藝,也是我國大型燃煤電站運行業績最多的一種脫硫技術。
吸收塔及其內部構件是脫硫系統中最關鍵設備之一。對于噴淋式吸收塔,石灰石漿液噴淋層的合理設計非常重要。噴淋層由噴淋管和噴嘴組成,石灰石漿液通過噴淋管的分配作用達到均勻分布的噴嘴,然后由噴嘴噴出,與逆向流動的煙氣充分接觸,二氧化硫污染氣體即在此被吸收。石灰石漿液噴淋區(一般為2~4層噴淋)的漿液主管多為上下順序錯角布置。對于300MW機組的脫硫裝置來說,漿液主管的直徑一般在1m左右。大直徑的漿液主管會使其下游形成大范圍回流區,該區域內煙氣流速低,且呈旋渦狀,導致了壓損增大,速度場不均勻性增加。另外,工程上考慮到管道和循環泵布置的空間和難度,相鄰兩層噴淋主管的交錯角度設置較小,一般為20°左右,兩層噴淋管的豎直間距通常為l~2m(一般按1.5~1.7m計),這使得相鄰噴淋主管的影響區域相互交疊,進而使壓損進一步增大,同時也增強了煙氣分布的不均勻度,阻礙氣液均勻混合,最終導致脫硫效率降低,直接影響了濕法煙氣脫硫系統的性能參數及運行可靠性。
發明內容
為解決上述問題,本發明設計了一種高效、低阻的濕法煙氣脫硫水滴形漿液噴淋管。
技術方案:
一種濕法煙氣脫硫系統石灰石漿液噴淋管,包括漿液主管以及與該漿液主管連接的支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漿液主管的截面成水滴狀,水滴狀漿液主管前緣點、第一中緣點、第二中緣點和后緣點的坐標分別為(xA,yA)、(xB1,yB1)、(xB2,yB2)和(xC,yC),其中:
描述第一中緣點經前緣點到第二中緣點的前緣型線的函數可表示為:
其中,
第一中緣點到后緣點的后緣型線和后緣點到第二中緣點的后緣型線的函數和可表示為:
其中,a和b為常系數。
所述支管的截面為圓形,連接在所述漿液主管同一高度的支管形成單層漿液管網,該單層漿液管網呈葉脈狀。
漿液主管為中空殼體,其展向平直,與脫硫系統的吸收塔塔徑相同。
本發明濕法煙氣脫硫噴淋式吸收塔,吸收塔內設置3層漿液噴淋層。各噴淋層漿液主管均為水滴狀截面型線構成的中空殼體,漿液主管展向平直,與吸收塔塔徑同。各層漿液主管順序錯角排布,錯角在20°左右。相鄰噴淋層豎直間距在2m左右。與漿液主管相連的支管采用圓管,單層漿液管網呈葉脈狀。
有益效果:
與傳統的圓形截面漿液主管相比,特別是當管徑較大時,合理的水滴狀流線形截面設計能使漿液管更好地適應和貼合煙氣流場(圖4給出了圓截面與水滴形截面外流煙氣流場的對比示意圖),可以減小其后部渦流區,降低壓差阻力,改善煙氣流均勻度,進而提高脫硫效率及系統整體的運行可靠性。
附圖說明
圖1吸收塔及漿液噴淋層示意圖;
圖2漿液主管布置示意圖,其中,a、b和c所示分別為由下至上的三個噴淋層截面;
圖3漿液主管水滴形截面示意圖;
圖4圓截面與水滴形截面外流流場對比示意圖,其中a為圓截面流程分布示意圖,b為本發明水滴形截面外流場分布示意圖。
其中:1噴淋式吸收塔示意圖;2煙氣入口;3煙氣出口;4循環泵示意圖(41、42和43分別對應由下至上的三層不同噴淋層的循環泵);5漿液主管示意圖(51、52和53分別對應由下至上的三根不同漿液主管)。α即為相鄰兩層漿液主管的交錯角度。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環(中國)工程有限公司,未經中環(中國)工程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10411193.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