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潤滑油中污染物含量的快速測定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310409852.1 | 申請日: | 2013-09-06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558255A | 公開(公告)日: | 2014-02-05 |
| 發明(設計)人: | 劉祥萱;張有智;高鑫;茍小莉;劉淵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炮兵工程大學 |
| 主分類號: | G01N27/02 | 分類號: | G01N27/02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710025 陜西*** | 國省代碼: | 陜西;6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潤滑油 污染物 含量 快速 測定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分析測試技術領域,涉及一種潤滑油中污染物含量的快速測定方法,特別涉及潤滑油中水、燃油等污染物含量的快速測定方法。?
背景技術
潤滑油狀態的監測與診斷,對于避免重大機械故障發生意義重大。由于受環境污染、燃油泄漏及系統不良工作影響,潤滑系統中的潤滑油攜帶著各種雜質,如水分、燃油、磨屑、抗凍液等污染物,導致潤滑劑失去潤滑功能,加速潤滑劑的劣化、變質,引發零件表面磨損、潤滑系統和元件故障等。傳統的污染物檢測方法操作復雜,如潤滑油中水分所采用的蒸餾法、卡爾費休法等方法,測定過程繁瑣。為及早發現潤滑油的失效而發展起來的基于介電常數法的油液監測方法,僅需一滴油樣,測試一個油樣只需幾秒鐘,具有油量用量少、快速的優勢。但該分析方法只能作為反映油品衰變的綜合指標,不能顯示各種污染物的具體含量。為解決這一問題,發明人曾提出添加無水硫酸銅脫水劑后再測介電常數,通過測定脫水前后介電常數差值,實現潤滑油中水含量的快速測定(龔佩、劉祥萱等,潤滑與密封,36(2011),98-99)。但該法不能推廣應用于其他污染物,如泄露燃油、鐵磨屑等。?
介電常數法不能直接測定污染物含量的主要原因是潤滑油氧化衰變過程中介電常數也發生改變,由于氧化失效引起的潤滑油介電常數增大量甚至大于污染物引起的潤滑油介電常數的變化量。因此不能直接采用常規標準曲線法測定潤滑油中污染物含量。?
發明內容
針對上述潤滑油氧化衰變過程中介電常數增大帶來背景干擾從而難于利用介電儀等快速測定儀器檢測污染物含量的問題,本發明的目的是消除這種背景值的干擾,建立一種簡單、快速的潤滑油中污染物含量測定方法。?
現將本發明構思及技術解決方案敘述如下:?
本發明方法是根據油品中污染物含量的測定是以油品中污染物含量與介電常數等物理量變化量的線性關系為基礎的,潤滑油中的水分與電導率的變化成反比,潤滑油中的柴油與電導率的變化成正比;潤滑油中的水分與介電常數的變化成正比,潤滑油中的柴油與介電常數的變化成反比。?
根據此物理、化學規律,本發明一種潤滑油中污染物含量的快速測定方法,其特征在?于:通過扣除潤滑油氧化衰變引起的背景干擾建立在用潤滑油中污染物含量快速測定;對于氧化失效引起潤滑油介電常數、電導率增大,通過引入背景值G,背景值數據根據多臺裝備長期實際使用的統計數據獲取,或通過實際使用溫度下模擬潤滑油衰變實驗數據獲取,在測定油品中污染物含量時,再將該背景值扣除,具體實施步驟如下:?
步驟1:測定在用潤滑油電學測量值的變化量:?
在特定實驗溫度下,分別測定在用潤滑油的電學測量值W在用油和同批次潤滑油新油的介電常數或電導率W新油,計算兩測量值之差ΔC,ΔC=W在用油-W新油;ΔC為在用潤滑油介電常數或電導率變化量;?
步驟2:計算污染物引起的電學測量值的變化量:?
將使用時間t(單位:h)與每百小時電學測量值增量B相乘得到使用時間t時的背景值G,G=0.01Bt;扣除潤滑油衰變背景G,得到由污染物引起的電學測量值變化量ΔC修正:ΔC修正=ΔC-G;?
步驟3:計算潤滑油污染物的含量:?
步驟3.1:直接將ΔC修正代入污染物含量與電學測量值變化量標準曲線數學關系式或圖中,計算在用潤滑油中污染物的含量;?
步驟3.2:污染物含量與介電常數或電導率變化量關系的標準曲線的制作方法是:將一定含量的污染物加入到潤滑油新油中形成均勻混合物,測定已知不同含量的污染物及新油的電學測量值,計算兩者的差值,將該差值與污染物含量關系作圖得到標準曲線。?
本發明進一步提供一種潤滑油中污染物含量的快速測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1中所屬的所述電學測量值是介電常數、電導率中的一種。?
本發明進一步提供一種潤滑油中污染物含量的快速測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2、3中所述的污染物是潤滑油中水、燃油、鐵、抗凍液中的一種。?
本發明進一步提供一種潤滑油中污染物含量的快速測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2中所涉及的每百小時潤滑油衰變介電常數或電導率增量計算公式如下:?
B=(B2-B1)×100/(t2-t1)?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炮兵工程大學,未經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炮兵工程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10409852.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