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稠油蒸汽吞吐井壓力曲線采集及應用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310408432.1 | 申請日: | 2013-09-10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498651A | 公開(公告)日: | 2014-01-08 |
| 發明(設計)人: | 岳玉全;馬春寶;高玉軍;潘恩林;王德偉;韓松;胡賀元;姜佳悅;肖家宏;段效威;李洪光;楊玉秋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E21B43/24 | 分類號: | E21B43/24;E21B47/06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李景輝 |
| 地址: | 100007 ***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蒸汽 吞吐 壓力 曲線 采集 應用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采油領域,具體涉及一種稠油蒸汽吞吐井壓力曲線采集及應用方法,以快速判定蒸汽吞吐后期注汽效果。
背景技術
稠油油藏吞吐開發后期,普遍存在低效井增多,經濟效益明顯變差,注汽開井后常常不出等矛盾,目前雖然有很多文獻和報導不同程度的應用了壓降曲線或壓力恢復曲線,但這些技術都是對氣井或地層原始壓力等的壓力監測,不能實現高溫高壓下以及壓力實時的采集與存儲,都沒有提到注蒸汽高溫高壓條件下的壓力和溫度的采集方法以及利用此壓力曲線對蒸汽吞吐后生產井生產趨勢的快速判斷。注汽后,只有等到開井時,才能發現注汽效果不好,這時才需要重新封閉油井再注汽,無法實現在不開井的情況下判斷注汽效果,耽誤作業時間,增加作業費用,影響作業效率。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稠油蒸汽吞吐井壓力曲線采集及應用方法,以解決現有技術難以在不開井的情況下判斷注汽效果的問題。本發明還能解決注汽后,對于需要采取補救措施的情況下,現有技術必須開井才能完成的問題。
為此,本發明提出一種在高溫高壓下蒸汽吞吐井的溫度壓力實時采集、存儲以及數據處理的方法,利用采集的壓力恢復曲線分析分類回歸制作出壓力恢復曲線模版,并對模版曲線類型給出下步措施實施方案,再利用模版與新注汽井的壓力恢復曲線進行比對指導吞吐井生產。
本發明提出的稠油蒸汽吞吐井壓力曲線采集及應用方法包括:
步驟A:采集一個稠油蒸汽吞吐井在注汽后燜井壓力恢復階段的溫度和壓力數據,設定每N分鐘采集一次數據,溫度和壓力數據的采集位置為井口處;
步驟B:根據采集的所述稠油蒸汽吞吐井的溫度和壓力數據制作一個所述稠油蒸汽吞吐井的壓力恢復曲線,并記錄一個所述稠油蒸汽吞吐井在該次注汽后的后續生產趨勢;
步驟C:制作一個所述稠油蒸汽吞吐井的多次注汽后的多個壓力恢復曲線或制作同一采油區塊內的多個稠油蒸汽吞吐井的壓力恢復曲線,并記錄相應的后續生產趨勢;
步驟D:根據步驟C形成一個所述稠油蒸汽吞吐井或所述采油區塊的稠油蒸汽吞吐井的一個或多個壓力恢復曲線模板,并確定各壓力恢復曲線模板所對應的后續生產趨勢。
進一步地,所述稠油蒸汽吞吐井壓力曲線采集及應用方法還包括步驟E:對目標稠油蒸汽吞吐井進行注汽,采集所述目標稠油蒸汽吞吐井在注汽后燜井壓力恢復階段的溫度和壓力數據,設定每N分鐘采集一次數據,溫度和壓力數據的采集位置為井口處;
制作該目標稠油蒸汽吞吐井的壓力恢復曲線,將該目標稠油蒸汽吞吐井的壓力恢復曲線與壓力恢復曲線模板進行對比,判斷目標稠油蒸汽吞吐井的歸屬類型,根據目標稠油蒸汽吞吐井的歸屬類型,判斷該目標稠油蒸汽吞吐井的后續生產趨勢。
進一步地,根據目標稠油蒸汽吞吐井的生產趨勢采取后續的技術措施。
進一步地,所述后續的技術措施包括:開井正常開采、不開井直接補注蒸汽、以及采取增能、降粘或驅油措施。
進一步地,所述步驟A還包括:在所述采集一個稠油蒸汽吞吐井在注汽后燜井壓力恢復階段的溫度和壓力數據之前,采集一個所述稠油蒸汽吞吐井在注汽過程中的溫度T,只有T達到250℃以上時,注汽合格,才能用采集的一個稠油蒸汽吞吐井在注汽后燜井壓力恢復階段的壓力數據制作所述模板。
進一步地,所述步驟E還包括:在采集所述目標稠油蒸汽吞吐井在注汽后燜井壓力恢復階段的溫度和壓力數據之前,采集所述目標稠油蒸汽吞吐井在注汽過程中的溫度T1,只有T1達到250℃以上時,注汽合格,才能用采集的所述目標稠油蒸汽吞吐井在注汽后燜井壓力恢復階段的壓力數據制作所述目標稠油蒸汽吞吐井的壓力恢復曲線。
本發明利用了稠油油藏吞吐開發中井口處的壓力數據與井下或井底處的壓力數據相對應的特點,通過對井口處的壓力數據進行采集、分析,得出蒸汽吞吐后生產井的生產趨勢,可以為日后稠油蒸汽吞吐井在注汽后的生產提供依據。
另外,現有技術是在常溫下對油層原始壓力進行監測,而不是在蒸汽的高溫高壓下,不能用于判斷蒸汽吞吐后生產井的生產趨勢,本發明是高溫高壓下的溫度壓力實時的采集,分析,并形成模版,能夠有效的判斷蒸汽吞吐后生產井的生產趨勢。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未經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10408432.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