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明專利]一種鏡片模具的制作方法和產品無效
| 申請?zhí)枺?/td> | 201310408101.8 | 申請日: | 2013-09-10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465440A | 公開(公告)日: | 2013-12-25 |
| 發(fā)明(設計)人: | 劉立全;賀建友 | 申請(專利權)人: | 上海康耐特光學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29C45/26 | 分類號: | B29C45/26;G06F17/50 |
| 代理公司: | 上海浦東良風專利代理有限責任公司 31113 | 代理人: | 潘志龍 |
| 地址: | 201200 ***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鏡片 模具 制作方法 產品 | ||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公開一種鏡片模具的制作方法和產品。
背景技術
現有的鏡片模具的制作主要采用熱加工的方式借助于陶瓷實現,先根據模具的功能要求設計特征參數編寫刀具走位的控制程序,將控制程序輸入到金剛石刀具的控制計算機中,由金剛石刀具在陶瓷表面加工漸進曲面的面形,在整個的過程中完全由計算機程序控制可以將漸進曲面的面形精確復制到陶瓷表面。陶瓷表面的漸進面形成型后把準備好的玻璃毛坯裝載的陶瓷模具中進行壓鑄。在壓鑄的過程中對陶瓷和玻璃毛坯加熱,直到玻璃可以流動的高溫狀態(tài),對溫度進行合理的控制,可以流動的玻璃下沉與陶瓷表面完全接觸。待玻璃和陶瓷表面完全接觸后逐漸降溫是玻璃凝固,這樣使模具表面的漸進曲面面形情況將會完全鏡像于玻璃表面,這就是我們用來澆筑外表面漸進鏡片的玻璃模具。
熱加工的方式可以實現玻璃模具的批量化生產,減少生產時間,節(jié)約生產成本,但是玻璃模具表面的漸進面型由于受到陶瓷模具以及玻璃降溫凝固過程的影響,其精度會有一定的影響。
對于冷加工的球光鏡片模具和非球鏡片模具,拋光過程中都采用了曲率半徑相等或相近的鋁塊作為拋光模具,輔以聚氨酯拋光材料進行拋光,該方法在拋光的過程中容易受到模具精度的影響,尤其對于非球鏡片模具不易控制非球的變化趨勢。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現有技術中存在的問題,提供一種光度穩(wěn)定散光較低,便于制作能夠廣泛應用于注塑鏡片加工的鏡片模具的制作方法和產品。
本發(fā)明是這樣實現的:一種鏡片模具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驟:1)計算模具表面面形的初始設計數據:通過屈光度計算公式、面形矢高分布函數公式分別計算模具表面面形的屈光度和矢高分布數據,然后通過matlab數學設計軟件擬合模具表面面形數據,形成三維數據,并對三維數據進行分析得出模具表面各點的最大曲率、最小曲率、屈光度、象散分布;2)將步驟1得到的最終數據利用Zemax光學軟件進行分析,并進一步優(yōu)化矢高分布數據;3)將優(yōu)化后的矢高分布數據用matlab數學設計軟件進行插值,生成均勻連續(xù)的三維坐標數據,同時編譯成機械加工文件;4)將機械加工文件導入數控機床的控制計算機,并控制加工設備完成模具表面面形的加工。
步驟1中所述屈光度計算公式為D=(n-1)/R,其中D為屈光度,n為所要澆筑鏡片的材料的折射率,R為模具在該點的曲率半徑;所述面形矢高分布函數公式為:???????????????????????????????????????????????,其中z為矢高分布數據,R為模具該點得曲率半徑,a、b為常數,x為水平方向距離中心的位移,y為垂直方向距離中心的位移。
在步驟4)后,通過模具面形檢測設備對模具表面面形進行檢測測量,將測量所得數據導入matlab數學設計軟件后與初始設計數據進行比較,分析加工設備的加工余量、對模具表面面形的影響。
通過所述matlab數學軟件對模具表面面形數據與初始設計數據進行比較分析后,對模具表面面形數據依據初始設計數據進行補償修正,并將補償修正后的數據通過matlab數學設計軟件編譯成新的機械加工文件后,重新導入數控機床的控制計算機,并控制加工設備重新完成模具表面面形的加工。
所述數學軟件在matlab數學軟件、mathematica數學軟件或maple?數學軟件中任選一種。
所述光學軟件在Zemax光學軟件、code?V光學軟件或OSLO?光學軟件中任選一種。
一種如上所述的鏡片模具的制作方法所得的產品。
本發(fā)明根據鏡片的功能以及佩戴者的普遍要求,默認鏡片的內表面為球光,設計鏡片前表面的初始矢高數據,利用鏡片的幾何中心為參考點,對面形數據進行鏡像,建立鏡片模具的面形矢高文件,根據模具的生產設備性能利用matlab數學軟件對模具表面面形初始設計數據進行修正、優(yōu)化補償,經過多次的補償修正后,能夠將模具的參考測量區(qū)域的象散控制在0.06屈光度以內,從而保證利用本發(fā)明產品所注塑的鏡片屈光度和象散更加符合佩戴者的要求。
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是:利用本發(fā)明方法生成的鏡片模具的加工文件光度穩(wěn)定可靠,散光較低,便于設計修改,能夠滿足不同客戶的的個性化需求,可以大幅度的減少試模時間和材料損耗;本發(fā)明方法可用于但不限于球光設計模具、非球面設計模具以及漸進多焦點設計模具。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fā)明實施例一的漸進多焦點模具初始設計數據中通過遠用區(qū)域和近用區(qū)域的子午線屈光度的變化曲線示意圖。
圖2為本發(fā)明實施例一的漸進多焦點模具初始設計數據中屈光度分布情況示意圖。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上海康耐特光學股份有限公司,未經上海康耐特光學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yè)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10408101.8/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