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黃芩素分子印跡聚合物及其制備方法和應用有效
| 申請號: | 201310408025.0 | 申請日: | 2013-09-09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497277A | 公開(公告)日: | 2014-01-08 | 
| 發明(設計)人: | 陳立娜;李虹;何宏亮;高艷坤;史麗英;都述虎 | 申請(專利權)人: | 南京醫科大學 | 
| 主分類號: | C08F222/14 | 分類號: | C08F222/14;C08F222/38;C08F220/06;C08F220/14;C08F220/04;C08F220/56;C08F226/06;C08J9/26;B01J20/26;B01J20/30;B01D15/08 | 
| 代理公司: | 南京經緯專利商標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 代理人: | 李紀昌;唐循文 | 
| 地址: | 211166 江蘇***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黃芩 分子 印跡 聚合物 及其 制備 方法 應用 | ||
1.黃芩素分子印跡聚合物,其特征在于由黃芩素、功能單體混合溶解在致孔劑中,靜置2?h,形成黃芩素-功能單體復合物,再加入有效劑量的引發劑、交聯劑,超聲5~10?min,混合均勻,其中:?黃芩素、功能單體的摩爾比為1:4~1:8,功能單體與交聯劑的摩爾比為1:3~1:6;?致孔劑體積用量與交聯劑摩爾比為5~10:1(mL/mmol);引發劑的用量是黃芩素、功能單體和交聯劑總質量的3%~5%;將上步所得的混合溶液通入氮氣10?min,密封;在氮氣保護下,分子印跡聚合物采用熱引發,置于振蕩培養箱中進行聚合反應,其中轉速為100~200?r/min,聚合溫度為50~70?℃,聚合反應時間為20~36?小時;聚合反應結束后,所得到的分子印跡聚合物用有機溶劑進行洗脫,除去模板分子,直至洗脫液中檢測不出模板分子后,再用甲醇洗至中性,最后將分子印跡聚合物45?℃真空干燥24?h而得。
2.一種黃芩素分子印跡聚合物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制備步驟為:
1)將黃芩素、功能單體混合溶解在致孔劑中,靜置2?h,形成黃芩素-功能單體復合物,再加入有效劑量的引發劑、交聯劑,超聲5~10?min,混合均勻,其中:
??a.?黃芩素、功能單體的摩爾比為1:4~1:8,功能單體與交聯劑的摩爾比為1:3~1:6;
??b.?致孔劑體積用量與交聯劑摩爾比為5~10:1(mL/mmol);
??c.?引發劑的用量是黃芩素、功能單體和交聯劑總質量的3%~5%;
2)?將步驟1)中所得的混合溶液通入氮氣10?min,密封;
3)在氮氣保護下,分子印跡聚合物采用熱引發,置于振蕩培養箱中進行聚合反應,其中轉速為100~200?r/min,聚合溫度為50~70?℃,聚合反應時間為20~36?小時;
4)聚合反應結束后,所得到的分子印跡聚合物用有機溶劑進行洗脫,除去模板分子,直至洗脫液中檢測不出模板分子后,再用甲醇洗至中性,最后將分子印跡聚合物45?℃真空干燥24?h。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黃芩素分子印跡聚合物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功能單體為:丙烯酸類:丙烯酸、甲基丙烯酸、甲基丙烯酸甲酯或三氟甲基丙烯酸;酰胺類:丙烯酰胺或甲基丙烯酰胺;吡啶類:2-乙烯基吡啶或4-乙烯基吡啶。
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黃芩素分子印跡聚合物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引發劑為過氧化苯甲酰或偶氮二異丁腈。
5.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黃芩素分子印跡聚合物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致孔劑為四氫呋喃、乙腈、氯仿或二氯甲烷。
6.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黃芩素分子印跡聚合物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交聯劑為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三甲氧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或N,N'-亞甲基二丙烯酰胺。
7.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黃芩素分子印跡聚合物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4)中的有機溶劑為甲醇和醋酸的混合溶液,甲醇和醋酸的體積比為4:1~9:1。
8.權利要求1所述黃芩素分子印跡聚合物在分離純化黃芩素中的應用。
9.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黃芩素分子印跡聚合物在分離純化黃芩素中的應用,其特征在于:將該分子聚合物作為固相萃取柱的固定相,先用體積比5:1的甲苯-甲醇溶液淋洗分子印跡聚合物柱上的非選擇性組分,然后用酸性溶劑將黃芩素洗脫下來。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南京醫科大學,未經南京醫科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10408025.0/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